close
我們如何看待會友的金錢奉獻?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奉獻的會友?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將會友分成兩類,『有錢的』和『沒錢的』。
這樣的分類雖然太過簡化,但是,這可以方便我們進行一些思考。
我還要提醒一下,我分成有錢和沒錢,一點也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而是單純用來方便討論使用而已。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的會友?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的會友?
看到了嗎?
牽涉到錢,很多問題,會變成嚴厲的試金石。
只要我們真的從內心誠實來回答這些問題,不要再去講那些冠冕堂皇的屬靈術語,
那麼,身為牧師,心中到底如何看待『錢』、『羊』,真正的答案就呼之欲出。
為什麼敢恣意花用教會的錢?
原因當然很多,我只簡單講一些。
其中之一就是忘了上帝的存在(即使嘴巴講再多主啊主啊也一樣),
再來就是忘記教會的錢就是上帝的錢。
還有一種,就是忘記這些是會友辛苦工作賺來奉獻的錢。
牧師們,別忘了,『每一塊奉獻的錢,都是會友辛苦的血汗錢』!
如果對這觀念謹記在心,我想,很多教會的錢,你們會不敢亂花下去!
雖然廣義來說,我們所有基督徒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在進行聖工;
但狹義而言,我們還是會將聖工放在那些教會與相關事務上。
雖然廣義來說,所有基督徒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一種聖召;
但狹義而言,我們還是會將牧師傳道這類職任視為更特殊的呼召。
不僅是牧師傳道,任何聖工的同工,像長老、執事、團契幹部、小組長、、、,
我們全都要很戒慎恐懼。
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將站在上帝審判台前交差。
台語長老會有個流傳久遠的俗話:
地獄都是在關牧師和長老的。
很可笑,但卻也很傳神傳達出相當正確的警告。
上帝對聖工人員的祝福會很大,刑罰也會很嚴厲;
而更不幸的是,很多聖工人員卻真的是對不起上帝。
教導的,未來要受更重的審判(雅3:1)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
當許多牧師不當使用教會金錢時,我要很沈痛且悲傷的提醒:
你們可知道,上帝在天上看?
你們可知道,這是上帝的錢?
你們可知道,這是多少信徒的血汗錢?
你們是如何看待沒錢信徒的奉獻的呢?
你們可知道,那些錢,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塊錢,可能也都是信徒在窮困之中,做很悲賤的工作,工作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汗流浹背、在環境不佳的場所,一塊一塊賺進來,然後出於感謝上帝的心,誠懇的獻在上帝面前,奉獻到教會來的?
兩個小錢,可能就是一個窮寡婦一切養生的錢了(可12:42-44);
一個便當(五餅二魚),可能就是一個小孩肚子餓要吃的晚餐了(約5:9)。
但是,我們是抱持什麼心態,來看待這些沒錢會友的微薄奉獻呢?
我怕的是,搞不好連這些會友的辛苦,你們可能也不知道。
因為,你們也不關心,也不探訪,就是探訪也不是真正出於愛,所以例行公事探訪,而不是真的要去『認識』小羊。
什麼是聖經常講的『認識』?
不是蜻蜓點水那樣,以為我知道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哪裡就叫認識。
聖經所說的認識,常常是指非常深非常投入的認識,是那種夫妻深深瞭解,是那種我深知你的痛苦、我願意分享你的喜悅、我願意體會你的悲與歡的那種,才叫認識。
但是,牧師們,你們知道小羊工作是什麼嗎?
你們知道他們工作的辛酸嗎?
你們知道他們工作的痛苦與悲哀嗎?
你們知道他們要付出多少血汗,才能賺取一點點微薄的薪資?
你們知道他們這樣微薄的薪資,要養家活口,還要負擔房貸,外加醫藥費,教育費嗎?
你們知道他們經濟有多拮据、生活有多清苦嗎?
你們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可以體會各行各業的辛酸血淚,
但是,請讓我做個小提醒:
再怎麼至少,你們可真的打從心底感謝他們的金錢奉獻嗎?
那怕他們所獻的,只有那麼微不足道的一塊錢?
牧師們,你們是如何看待有錢人的奉獻的呢?
會不會,在你們心中,已經很反射的認為那些奉獻本來就是理所當然,因為那些人本來就比較有錢?
更會不會,你們一邊接受那些有錢人的奉獻,心中還一邊瞧不起那些有錢人,因為他們比較世俗不夠屬靈?
你們可知道,有錢人確實該奉獻比較多,但是,他們可沒義務要將許多錢獻到教會來?
你們可知道,他們常有許多管道可以奉獻,去支持各式各樣的聖工?
你們可知道,沒錢人工作很辛苦,有錢人工作可能也一樣很辛苦,只是辛苦內容不同而已?
沒錢人的工作常比較屬於勞力,但有錢人的工作常常很勞心。
但你們知道這些嗎?
有多少有錢人,他們有嚴重各式各樣壓力所造成的身體病痛:
潰瘍、食道逆流、焦慮症、憂鬱症、失眠、、、、。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你們可知道他們尬頭寸時的焦急、為龐大銀行貸款的擔憂、為業績下滑的焦慮?
在高額奉獻的金錢中,你們可看見他們的辛酸與血淚,那種一般人無法看見的辛苦與壓力?
在企業生存的競爭裡,你們可知道他們要如何在聖俗間的模糊地帶,如何絞盡腦汁持守信仰,又必需維持生存的艱辛?
你們是否知道,那些有錢會友因為工作的繁重,使他們很難在教會中大量參與聚會、大量進行服事?每一次的聚會、每一個服事,可能都是很艱難中盡量排出來的?
你們可知道,他們若不這樣努力工作,可能也沒辦法為教會奉獻大量金錢?
你們可體諒過?可深深的為此向上帝感謝過?可真誠地向這些會友鼓勵過?
還是你們一邊在收取他們的奉獻時,一邊還嫌他們靈性不佳、聚會不夠、服事太少、愛賺錢、不愛主?
牧師們,這些,你們都知道嗎?
或是說,你們根本就沒認真關心過這些小羊,只看見他們的肥壯,眼中只想殺來吃?
『你們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結34:3)
結果,瘦的也吃,肥的也吃,羊群四散,無人牧養。
請不要以為信徒有來做禮拜,會籍在這教會,你有在講道,就表示你已經有在牧養,也不要以為這樣就不是羊群四散,
差得遠了!
要講道?電視講道就一大堆了,要不DVD也有在賣,更甚至網路文章、網路免費影音一大堆,還可以任我挑選呢!
如果有講道就表示有牧養,那大家在家裡做禮拜就夠了,我們也可以說受到牧養了,不是嗎?
信徒有來做禮拜就不是羊群四散?信徒心早就已經離開教會,對神的信仰早就已經失散,來禮拜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了,還沒警覺嗎?
『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
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
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
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
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結34:4)
什麼是牧養?
就是要當牧羊人啦!
要養壯瘦弱的、醫治有病的、纏裹受傷的、領回被逐的、尋找失喪的。
這,才是牧養!
問題是,有在做嗎?有認真做嗎?有認真把自己看成牧羊人而不是雇工身份去做嗎?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
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約10:11-14)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
什麼是牧養?
就是要當好牧人啦!
狼來了就要準備犧牲生命將狼趕走,
狼抓住羊就要流血受傷從狼口搶羊,
而且,不是出於別人的規定,不是出於會議的命令,而是出於自己打從內心的心甘情願,願意為自己的羊群犧牲。
我們並不要求牧羊人為我們死,因為那是何等崇高與神聖的目標,連我們自己也做不到。
但是,我們只卑微的期望:
請出於內心,多關心疼愛我們這些小羊,不要不當一回事,也不要將會友一切奉獻與服事視為理所當然。
忘恩負義的小羊當然有,
但知恩圖報的小羊也不少。
但是,請讓這些小羊不用凡事只能用『仰望主』、『唯獨看主』的口號來自我安慰,
而是真的能在牧羊人身上看見他能代表那個看不見的上帝來真正疼愛我們這些看得見的弟兄。
『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壹4:20)
在教會追求增長的同時,有多少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迷失了,忘記一些很基本的東西了?
各式各樣的事工一大堆,各式各樣的訓練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福音活動一大堆,
沒錯,有時這樣也確實帶來很多的信徒。
其實,用毒品給每個人吃,那些人也會快樂似神仙,而且也會緊緊跟隨你。
只是,假使你真知道那是毒品,你打死絕對不肯這樣餵養你的小孩。
送小孩去一大堆安親班、才藝班,也好像很愛小孩,
但孩子其實心知肚明,活動是取代不了真正的關心和疼愛的。
在此,且讓我做個卑微的提醒:
牧師們,你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去照顧每一隻小羊了?
是『每一隻』!
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隻,而是每一隻!
連我不喜歡的那一隻,也要去牧養!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太18:12)
多少時候,牧養到後來,已經變成只牧養我喜歡的那幾隻,而不願去牧養我不喜歡的那些隻了?
那些聽我的話的、奉獻多的、出力多的、事奉多的、有錢的、捧我的、、、、,就是我會很認真盡責去牧養的羊;
那些會提反對意見的、奉獻少的、事奉不多的、沒錢的、不捧我的、、、,就是我有意無意自動會忽略去餵養的羊。
更嚴重的則是管你有錢沒錢,我都不想牧養,我高高在上,只想辦活動搞花樣。
誰是那隻迷路的羊?
是乖乖羊嗎?
如果牠本來就乖乖,還會迷路掉落山谷嗎?
牧羊人被荊棘刺傷,翻山越嶺,是去尋找肥壯羊嗎?
不是的,是去找那隻瘦弱又不乖的羊!
是不是,在眾人拼命追求大型化,以千人會友當成成功對象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該回到更基本、更古老、甚至是原始到老掉牙的古老牧會模式來:
牧師就是好牧人,認真照顧每一個小羊,不論貧賤富貴,不論疾病與健康。
做好這個基礎,然後我們再來推展各種事工。
或許,這樣的結果,會友不會很多,也因為沒有新奇的花招,吸引不到多少新顧客。
但是,我們是出於『業績導向』來希望教會增長,還是出於『疼愛小羊』來希望教會增長?
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會帶出截然不同的牧會模式。
若是以業績來當導向,那當然可以引進各種速食的產品、速效的方法、不用把關,反正有效最重要;
若是以疼愛小羊為導向,那當然要為群羊把關,仔細為羊挑選好食品、避開有毒的食物,個別疼愛小羊,瘦弱有病的自己抱著餵,發燒的自己徹夜不眠來照顧。
業績導向的,絕對可以量產化、生產線化、大型製造化;
疼愛小羊導向的,量產不起來、生產線不起來、大型製造不起來,因為,都是量身訂做、手工生產,而且常是自己動手。
如果,牧養可以由小組長達成,可以由長執達成,可以由團契會長達成,
那麼,為什麼還需要讀過神學院才能當牧師呢?
難道讀神學院是讓牧師來當教會CEO,然後小組長、長執、會長這些沒讀過神學院的來當牧羊人?
摩西確實挑選很多人來協助,但那是他自己身體力行到超過負荷才這樣做,
而我們現今的牧師們恐怕還沒多少有那麼努力身體力行過,但已經不斷在當CEO找別人來做了。
如果,牧師只是發號施令者而不是牧羊人,
那麼,他如何能真正認識小羊呢?
不認識小羊,要如何來疼愛小羊、餵養小羊呢?
『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
我們真的愛主嗎?
我們又如何來餵養主的羊群?
我們對小羊的認識不足,對小羊的愛心不夠,
所以,我們如何能真正珍惜小羊每一塊錢的奉獻?
我們如何能使小羊真正信任牧羊人,願意認真盡本分來奉獻毛與奶?
當小羊看見牧羊人,只看見一個要抓羊來殺的人,他們會不害怕嗎?
當小羊在病痛、苦難、艱難中時,看不見牧羊人來關心,他會願意忠心跟著牧羊人嗎?
許多牧師很愛講權柄。
問題是,真正屬靈的權柄,是用真實深厚的疼愛小羊來當根基的。
沒有深深的愛當基礎,那種權柄,只是雇工心態的CEO在發號施令罷了。
相反的,當真正先付出深深的愛與關心,這時,常常連權柄都不用訴諸,小羊就會自動心甘情願順服了。
只是,慢工出細活的長期關懷,恐怕還是比不上速效的各種招數來得吸引牧師們;
身先士卒自動吸引人來順服,恐怕還是沒訴諸權柄的嚴嚴轄制來得受牧師們青睞。
然而,現今流行的趨勢與模式,真的正確嗎?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你餵養我的小羊』
這是對牧師傳道的呼召,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召。
願我們都認真跟隨祂的腳步行,
阿們。
小小羊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奉獻的會友?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將會友分成兩類,『有錢的』和『沒錢的』。
這樣的分類雖然太過簡化,但是,這可以方便我們進行一些思考。
我還要提醒一下,我分成有錢和沒錢,一點也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而是單純用來方便討論使用而已。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的會友?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的會友?
看到了嗎?
牽涉到錢,很多問題,會變成嚴厲的試金石。
只要我們真的從內心誠實來回答這些問題,不要再去講那些冠冕堂皇的屬靈術語,
那麼,身為牧師,心中到底如何看待『錢』、『羊』,真正的答案就呼之欲出。
為什麼敢恣意花用教會的錢?
原因當然很多,我只簡單講一些。
其中之一就是忘了上帝的存在(即使嘴巴講再多主啊主啊也一樣),
再來就是忘記教會的錢就是上帝的錢。
還有一種,就是忘記這些是會友辛苦工作賺來奉獻的錢。
牧師們,別忘了,『每一塊奉獻的錢,都是會友辛苦的血汗錢』!
如果對這觀念謹記在心,我想,很多教會的錢,你們會不敢亂花下去!
雖然廣義來說,我們所有基督徒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在進行聖工;
但狹義而言,我們還是會將聖工放在那些教會與相關事務上。
雖然廣義來說,所有基督徒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一種聖召;
但狹義而言,我們還是會將牧師傳道這類職任視為更特殊的呼召。
不僅是牧師傳道,任何聖工的同工,像長老、執事、團契幹部、小組長、、、,
我們全都要很戒慎恐懼。
因為,有一天,我們都將站在上帝審判台前交差。
台語長老會有個流傳久遠的俗話:
地獄都是在關牧師和長老的。
很可笑,但卻也很傳神傳達出相當正確的警告。
上帝對聖工人員的祝福會很大,刑罰也會很嚴厲;
而更不幸的是,很多聖工人員卻真的是對不起上帝。
教導的,未來要受更重的審判(雅3:1)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徒20:28)
當許多牧師不當使用教會金錢時,我要很沈痛且悲傷的提醒:
你們可知道,上帝在天上看?
你們可知道,這是上帝的錢?
你們可知道,這是多少信徒的血汗錢?
你們是如何看待沒錢信徒的奉獻的呢?
你們可知道,那些錢,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塊錢,可能也都是信徒在窮困之中,做很悲賤的工作,工作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汗流浹背、在環境不佳的場所,一塊一塊賺進來,然後出於感謝上帝的心,誠懇的獻在上帝面前,奉獻到教會來的?
兩個小錢,可能就是一個窮寡婦一切養生的錢了(可12:42-44);
一個便當(五餅二魚),可能就是一個小孩肚子餓要吃的晚餐了(約5:9)。
但是,我們是抱持什麼心態,來看待這些沒錢會友的微薄奉獻呢?
我怕的是,搞不好連這些會友的辛苦,你們可能也不知道。
因為,你們也不關心,也不探訪,就是探訪也不是真正出於愛,所以例行公事探訪,而不是真的要去『認識』小羊。
什麼是聖經常講的『認識』?
不是蜻蜓點水那樣,以為我知道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哪裡就叫認識。
聖經所說的認識,常常是指非常深非常投入的認識,是那種夫妻深深瞭解,是那種我深知你的痛苦、我願意分享你的喜悅、我願意體會你的悲與歡的那種,才叫認識。
但是,牧師們,你們知道小羊工作是什麼嗎?
你們知道他們工作的辛酸嗎?
你們知道他們工作的痛苦與悲哀嗎?
你們知道他們要付出多少血汗,才能賺取一點點微薄的薪資?
你們知道他們這樣微薄的薪資,要養家活口,還要負擔房貸,外加醫藥費,教育費嗎?
你們知道他們經濟有多拮据、生活有多清苦嗎?
你們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可以體會各行各業的辛酸血淚,
但是,請讓我做個小提醒:
再怎麼至少,你們可真的打從心底感謝他們的金錢奉獻嗎?
那怕他們所獻的,只有那麼微不足道的一塊錢?
牧師們,你們是如何看待有錢人的奉獻的呢?
會不會,在你們心中,已經很反射的認為那些奉獻本來就是理所當然,因為那些人本來就比較有錢?
更會不會,你們一邊接受那些有錢人的奉獻,心中還一邊瞧不起那些有錢人,因為他們比較世俗不夠屬靈?
你們可知道,有錢人確實該奉獻比較多,但是,他們可沒義務要將許多錢獻到教會來?
你們可知道,他們常有許多管道可以奉獻,去支持各式各樣的聖工?
你們可知道,沒錢人工作很辛苦,有錢人工作可能也一樣很辛苦,只是辛苦內容不同而已?
沒錢人的工作常比較屬於勞力,但有錢人的工作常常很勞心。
但你們知道這些嗎?
有多少有錢人,他們有嚴重各式各樣壓力所造成的身體病痛:
潰瘍、食道逆流、焦慮症、憂鬱症、失眠、、、、。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你們可知道他們尬頭寸時的焦急、為龐大銀行貸款的擔憂、為業績下滑的焦慮?
在高額奉獻的金錢中,你們可看見他們的辛酸與血淚,那種一般人無法看見的辛苦與壓力?
在企業生存的競爭裡,你們可知道他們要如何在聖俗間的模糊地帶,如何絞盡腦汁持守信仰,又必需維持生存的艱辛?
你們是否知道,那些有錢會友因為工作的繁重,使他們很難在教會中大量參與聚會、大量進行服事?每一次的聚會、每一個服事,可能都是很艱難中盡量排出來的?
你們可知道,他們若不這樣努力工作,可能也沒辦法為教會奉獻大量金錢?
你們可體諒過?可深深的為此向上帝感謝過?可真誠地向這些會友鼓勵過?
還是你們一邊在收取他們的奉獻時,一邊還嫌他們靈性不佳、聚會不夠、服事太少、愛賺錢、不愛主?
牧師們,這些,你們都知道嗎?
或是說,你們根本就沒認真關心過這些小羊,只看見他們的肥壯,眼中只想殺來吃?
『你們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結34:3)
結果,瘦的也吃,肥的也吃,羊群四散,無人牧養。
請不要以為信徒有來做禮拜,會籍在這教會,你有在講道,就表示你已經有在牧養,也不要以為這樣就不是羊群四散,
差得遠了!
要講道?電視講道就一大堆了,要不DVD也有在賣,更甚至網路文章、網路免費影音一大堆,還可以任我挑選呢!
如果有講道就表示有牧養,那大家在家裡做禮拜就夠了,我們也可以說受到牧養了,不是嗎?
信徒有來做禮拜就不是羊群四散?信徒心早就已經離開教會,對神的信仰早就已經失散,來禮拜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了,還沒警覺嗎?
『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
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
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
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
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結34:4)
什麼是牧養?
就是要當牧羊人啦!
要養壯瘦弱的、醫治有病的、纏裹受傷的、領回被逐的、尋找失喪的。
這,才是牧養!
問題是,有在做嗎?有認真做嗎?有認真把自己看成牧羊人而不是雇工身份去做嗎?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
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
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約10:11-14)
『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約10:18)
什麼是牧養?
就是要當好牧人啦!
狼來了就要準備犧牲生命將狼趕走,
狼抓住羊就要流血受傷從狼口搶羊,
而且,不是出於別人的規定,不是出於會議的命令,而是出於自己打從內心的心甘情願,願意為自己的羊群犧牲。
我們並不要求牧羊人為我們死,因為那是何等崇高與神聖的目標,連我們自己也做不到。
但是,我們只卑微的期望:
請出於內心,多關心疼愛我們這些小羊,不要不當一回事,也不要將會友一切奉獻與服事視為理所當然。
忘恩負義的小羊當然有,
但知恩圖報的小羊也不少。
但是,請讓這些小羊不用凡事只能用『仰望主』、『唯獨看主』的口號來自我安慰,
而是真的能在牧羊人身上看見他能代表那個看不見的上帝來真正疼愛我們這些看得見的弟兄。
『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怎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呢?』(約壹4:20)
在教會追求增長的同時,有多少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迷失了,忘記一些很基本的東西了?
各式各樣的事工一大堆,各式各樣的訓練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福音活動一大堆,
沒錯,有時這樣也確實帶來很多的信徒。
其實,用毒品給每個人吃,那些人也會快樂似神仙,而且也會緊緊跟隨你。
只是,假使你真知道那是毒品,你打死絕對不肯這樣餵養你的小孩。
送小孩去一大堆安親班、才藝班,也好像很愛小孩,
但孩子其實心知肚明,活動是取代不了真正的關心和疼愛的。
在此,且讓我做個卑微的提醒:
牧師們,你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去照顧每一隻小羊了?
是『每一隻』!
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隻,而是每一隻!
連我不喜歡的那一隻,也要去牧養!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太18:12)
多少時候,牧養到後來,已經變成只牧養我喜歡的那幾隻,而不願去牧養我不喜歡的那些隻了?
那些聽我的話的、奉獻多的、出力多的、事奉多的、有錢的、捧我的、、、、,就是我會很認真盡責去牧養的羊;
那些會提反對意見的、奉獻少的、事奉不多的、沒錢的、不捧我的、、、,就是我有意無意自動會忽略去餵養的羊。
更嚴重的則是管你有錢沒錢,我都不想牧養,我高高在上,只想辦活動搞花樣。
誰是那隻迷路的羊?
是乖乖羊嗎?
如果牠本來就乖乖,還會迷路掉落山谷嗎?
牧羊人被荊棘刺傷,翻山越嶺,是去尋找肥壯羊嗎?
不是的,是去找那隻瘦弱又不乖的羊!
是不是,在眾人拼命追求大型化,以千人會友當成成功對象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該回到更基本、更古老、甚至是原始到老掉牙的古老牧會模式來:
牧師就是好牧人,認真照顧每一個小羊,不論貧賤富貴,不論疾病與健康。
做好這個基礎,然後我們再來推展各種事工。
或許,這樣的結果,會友不會很多,也因為沒有新奇的花招,吸引不到多少新顧客。
但是,我們是出於『業績導向』來希望教會增長,還是出於『疼愛小羊』來希望教會增長?
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會帶出截然不同的牧會模式。
若是以業績來當導向,那當然可以引進各種速食的產品、速效的方法、不用把關,反正有效最重要;
若是以疼愛小羊為導向,那當然要為群羊把關,仔細為羊挑選好食品、避開有毒的食物,個別疼愛小羊,瘦弱有病的自己抱著餵,發燒的自己徹夜不眠來照顧。
業績導向的,絕對可以量產化、生產線化、大型製造化;
疼愛小羊導向的,量產不起來、生產線不起來、大型製造不起來,因為,都是量身訂做、手工生產,而且常是自己動手。
如果,牧養可以由小組長達成,可以由長執達成,可以由團契會長達成,
那麼,為什麼還需要讀過神學院才能當牧師呢?
難道讀神學院是讓牧師來當教會CEO,然後小組長、長執、會長這些沒讀過神學院的來當牧羊人?
摩西確實挑選很多人來協助,但那是他自己身體力行到超過負荷才這樣做,
而我們現今的牧師們恐怕還沒多少有那麼努力身體力行過,但已經不斷在當CEO找別人來做了。
如果,牧師只是發號施令者而不是牧羊人,
那麼,他如何能真正認識小羊呢?
不認識小羊,要如何來疼愛小羊、餵養小羊呢?
『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
我們真的愛主嗎?
我們又如何來餵養主的羊群?
我們對小羊的認識不足,對小羊的愛心不夠,
所以,我們如何能真正珍惜小羊每一塊錢的奉獻?
我們如何能使小羊真正信任牧羊人,願意認真盡本分來奉獻毛與奶?
當小羊看見牧羊人,只看見一個要抓羊來殺的人,他們會不害怕嗎?
當小羊在病痛、苦難、艱難中時,看不見牧羊人來關心,他會願意忠心跟著牧羊人嗎?
許多牧師很愛講權柄。
問題是,真正屬靈的權柄,是用真實深厚的疼愛小羊來當根基的。
沒有深深的愛當基礎,那種權柄,只是雇工心態的CEO在發號施令罷了。
相反的,當真正先付出深深的愛與關心,這時,常常連權柄都不用訴諸,小羊就會自動心甘情願順服了。
只是,慢工出細活的長期關懷,恐怕還是比不上速效的各種招數來得吸引牧師們;
身先士卒自動吸引人來順服,恐怕還是沒訴諸權柄的嚴嚴轄制來得受牧師們青睞。
然而,現今流行的趨勢與模式,真的正確嗎?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你餵養我的小羊』
這是對牧師傳道的呼召,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召。
願我們都認真跟隨祂的腳步行,
阿們。
小小羊
小小羊您好:
非常希望能有基督教的實體報紙(或電子報)能夠刊登您這三篇文章,
雖然這些內容幫太多人表達了心聲
但是小羊們大都不方便傳述這種心聲給這類牧者的
蠻建議您能投稿表達這些真實的感觸給這類牧者能聽到這聲音
非常希望能有基督教的實體報紙(或電子報)能夠刊登您這三篇文章,
雖然這些內容幫太多人表達了心聲
但是小羊們大都不方便傳述這種心聲給這類牧者的
蠻建議您能投稿表達這些真實的感觸給這類牧者能聽到這聲音
| 檢舉 | Posted by 思佳 at 2008年11月1日 14:45
要收割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不法的事增多,人的愛心冷淡,這是末世特有的現像。榮耀歸於上帝不是說像我這樣了不起的人都願意奉獻給上帝,全世界的好東西都要歸我,也不是說有錢的人就一定要被上帝使用。有時候我們心中相信有好東西要被上帝使用,可能是相信上帝若不藉著我自己那個好東西就被浪廢了,這不是出於榮耀上帝的動機卻是出於私心。上帝可以創造更多更好的東西,上帝可以的不表示非那樣做不可。市場經濟和環境保護有一些東西是相對性的就不要絕對化又否定了聖經的道德律,亞當被告誡不可吃的不是知識樹的果子而是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使徒保羅有基督的智慧就愈謙卑,有了知識就自高自大的人卻是更加無知。
看見這樣的回應讓我不禁羨慕起有牧師的教會...
因為我現在的教會是沒有牧師的
只有一些弟兄在主日時輪流上台講道
這樣的教會仍有可能出現好牧者 愛小羊的人嗎?
還是小羊都得靠自己 自己找草吃 自己找醫生醫病?
因為我現在的教會是沒有牧師的
只有一些弟兄在主日時輪流上台講道
這樣的教會仍有可能出現好牧者 愛小羊的人嗎?
還是小羊都得靠自己 自己找草吃 自己找醫生醫病?
| 檢舉 | Posted by 小毛 at 2008年11月2日 01:13
綜合回應一下。
關於思佳姊妹的建議,其實我曾經做過,但被基督教報紙拒絕。
或許是字數限制,或許是批判性太強,或許是其他原因。
其實,我們園地的文章,有很多都有很強的批判性,對基督教報紙而言,他們其實也有困難點。
畢竟,他們也需要生存,不能得罪太多人。
以尺度最大(從純正的歸正神學到新派神學、從保守的路線到靈恩,都可以同時在這份報紙中出現)的長老會教會公報而言,好幾年前,曾有一批批判性很強的作者群,但這幾年他們已經銷聲匿跡。
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文章得罪太多人,使很多人很不爽。
暫時,我也沒有這方面的感動,要去發表在教會報紙或其他電子報裡。
所以,還是繼續發表在我自己能負責管理、負起文責的自己的園地裡好了。
不過,歡迎大家透過e mail、轉貼、列印、張貼在自己部落格、張貼在其他網站、、、的方式,將這些文章傳遞出去。
先傳給其他人,而不是直接給牧師。
遲早,會陸續有牧師傳道人會讀到這些文章。
這篇文章與回應,也同時回答了主羊網友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想請問版主,我該如何讓傳道知道教會的錢該省則省!』問題。
小毛網友問的,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基本上,某些教派是沒有牧師的。
在這種教會裡,那就是長老(聖經裡有時用『監督』來稱呼)必需負起責任。
我相信,應該是會有關心小羊的長老在其中的,但他們恐怕還是無法單靠一人就照顧起全教會的羊群,頂多只能照顧一些而已。
實際教會生活上,說真的,還是應該有『全職者』會比較好。
畢竟,要『兼職者』花龐大的時間、精力去進行關懷牧養,真的不太可能。
當然,這些沒有牧師的教會,有時會發展出其他的關懷方式,比如說很強的平信徒間的關懷、小組型態的關懷。
這都不是壞事。
但是,說真的,不管是長老也好、小組長也好、團契會長也好、信徒間的關懷也好,都還是很難取代一個專職的牧羊人。
我且舉一個比喻好了:
自己家裡弟兄姊妹再如何相親相愛、如何互相扶持,還是很難取代父母的角色,也無法完全取代父母,不是嗎?
當然,就算沒有好牧人,也不表示其他方式就不可行。
有時,那種弟兄姊妹間的肢體扶持,會發揮到很良好的程度,就像有些父母早亡、大哥大姊要同時身兼父母的角色來照顧弟妹一樣,不一定就會很差。
但是,話說回來,有一個良好的父母,還是比較好一些。
牧師作為教會牧養的牧羊人,這樣的制度發展,在教會歷史上,已經歷時千年以上。
雖然這樣的制度不是沒有弊端(如權柄過大的天主教神父發生性侵或姦淫事件就時有所聞),但其實有很多良好的修正早就已經發展出來。
只是,我常常還是會很感慨:
教會或許很多,但在這時代要找到願意認真牧養小羊的,有時還真的很難找。
在過去,牧師認真牧養小羊是常態,正如我講的,以及芥末姊妹分享的。
但在這時代,很奇怪的是,越來越多牧師對牧養小羊反而不太有興趣,也不太願意去做。
結果,教會也許很大,但其中還是充滿不少飢餓的小羊。
美國有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在一、二百年來,其實多數教會本來就是約九十人以下的教會。
其實,我們或許可以想一想:
假使一間教會只有一個牧師和牧師娘,單靠他們,在認真講道與牧養小羊的情形下,他們能負荷到多少人?
其實,一百人以下會是比較合適,兩百人或許已經到極限。
教會大型化未必就不好,但是,大型化的教會,是否有認真思考『牧師傳道牧養小羊』的問題?
大型化的教會,牧師傳道員額也會增加,分工也會更細。
這都很好。
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會願意做到每個會友都能有一個牧師傳道來牧養他們?
其實,有很多大型化教會,已經將牧養的責任都交給小組長來負責了。
除了急難生病之類的以外,有很多大型化教會,牧師傳道們已經不太做深度的例行性的探訪與關懷。
小組確實可以促進增長,但是,促進增長,未必表示長得好、長得壯。
小組長可以取代一個認真照顧小羊的牧師的牧養功能嗎?我是很懷疑。
其實,在行政事務上,現今很多教會,不論大小,都已經有教會幹事來輔助。
而教會在牧師的待遇與福利上,雖然不是很好,但比起過去牧師們的待遇,現今普遍已經好很多。
理論上,這應該可以給牧師們更多的時間,也在經濟上使他們更無後顧之憂,能更加認真探訪關心小羊,
但實際上卻不然。
或許,『心態』才是根本問題的所在。
我聽過不止一次,由多位老牧師們的口中發出一個共同的看法:
現今的牧師,待遇福利很敢爭取,但照顧小羊卻不太有心。
有時,我會有種感覺:
當牧師,好像在當公務員,事情少做、薪水要領、預算花盡、表面工夫、紮實不在乎。
在此要向公務員弟兄姊妹致歉,用公務員當比喻,我真的沒有惡意,而且我想你們也會同意,真的有不少公務員就是這種心態的。
有次基督教書房經營者們的會議,他們竟然都提出一個現象:
最爛的顧客,常常就是那些牧師們。
基督教書房本來就已經給他們優待,但他們很多還要求東、要求西、要更多的折扣,而且很多還覺得理所當然。
說這些,我內心很沈重。
批評牧師傳道,並不會使我爽一些。
但是,我真的很擔憂,因為假使抱持錯誤的心態來牧會,真的會害慘小羊,使小羊孤苦無依、流離失所、無法得到良好的牧養與滿足。
神學院不斷生產傳道人,年年都不斷生產,教會越來越多,大間的越來越多,但是,回到根本來:
信徒是否獲得更良好的牧養?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信徒真正的需要,似乎在追求成功、追求增長、追求大型化的潮流裡,已經無聲無息被遺忘了。
我不是先知,更不敢訴諸神諭。
我只是一個觀察者,比較無恥大膽敢提出提醒批判的觀察者而已。
或許有人會認為,上帝的僕人做錯,自有上帝去管教,我去批判些什麼?
然而,這種觀念,其實是似是而非。
因為,假若是這樣,那加爾文也不用出來、馬丁路得也不用號召改革。
有時,上帝的僕人們搞不好已經聽不見信眾的聲音、甚至連自己錯在哪裡也都不知道了。
假使每件事都等上帝自己動手,那我們也可以在家裡睡覺等上帝自己去傳福音就好。
誰說上帝不能透過信徒來進行提醒?
誰說上帝的手不會透過信徒來施行?
加爾文非常看重牧師,但他卻絕不認為牧師具有無上的權柄,以及不可指正的權威。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教會體制裡,強烈主張長老制。
長老制的特點就是神職人員與信徒共同治理教會,破除天主教神職人員獨大的制度。
長老是透過會眾全體選舉而產生,他們是平信徒的代表,而牧師只是長老中的一員而已,一樣要受其他長老監督協助。
在長老制裡,牧師可不是權柄無上的教皇,而是權柄有限的牧羊人。
牧師做錯,一樣需要被提醒指正的。
這種『牧師做對,我們要順服權柄;牧師做錯,我們順服神不順服人』的觀念,是歸正神學的基本觀念。
也正因此,納粹德國裡,才有表達效忠上帝而不效忠納粹的巴門宣言出來。
那份宣言的參與者,很多就是歸正神學下的牧師們所組成的。
在多數德國教會牧師保持沈默的納粹時期,就是有這樣一群敢發聲的牧師,才使德國教會在歷史上避免更大的羞辱。
雖然他們無法挽回納粹,但至少已經表達出基督徒的良心。
看到弟兄姊妹的回應,給我許多深深的思考與衝擊:
假使這是我一人的感覺,那或許是我個人感受而已;
但假使我講的竟然有很多信徒深感贊同,覺得我講出了大家的心聲,那麼,這恐怕就不是我個人意見,而是真的表示牧師們需要重新思考反省了。
關於思佳姊妹的建議,其實我曾經做過,但被基督教報紙拒絕。
或許是字數限制,或許是批判性太強,或許是其他原因。
其實,我們園地的文章,有很多都有很強的批判性,對基督教報紙而言,他們其實也有困難點。
畢竟,他們也需要生存,不能得罪太多人。
以尺度最大(從純正的歸正神學到新派神學、從保守的路線到靈恩,都可以同時在這份報紙中出現)的長老會教會公報而言,好幾年前,曾有一批批判性很強的作者群,但這幾年他們已經銷聲匿跡。
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的文章得罪太多人,使很多人很不爽。
暫時,我也沒有這方面的感動,要去發表在教會報紙或其他電子報裡。
所以,還是繼續發表在我自己能負責管理、負起文責的自己的園地裡好了。
不過,歡迎大家透過e mail、轉貼、列印、張貼在自己部落格、張貼在其他網站、、、的方式,將這些文章傳遞出去。
先傳給其他人,而不是直接給牧師。
遲早,會陸續有牧師傳道人會讀到這些文章。
這篇文章與回應,也同時回答了主羊網友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想請問版主,我該如何讓傳道知道教會的錢該省則省!』問題。
小毛網友問的,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基本上,某些教派是沒有牧師的。
在這種教會裡,那就是長老(聖經裡有時用『監督』來稱呼)必需負起責任。
我相信,應該是會有關心小羊的長老在其中的,但他們恐怕還是無法單靠一人就照顧起全教會的羊群,頂多只能照顧一些而已。
實際教會生活上,說真的,還是應該有『全職者』會比較好。
畢竟,要『兼職者』花龐大的時間、精力去進行關懷牧養,真的不太可能。
當然,這些沒有牧師的教會,有時會發展出其他的關懷方式,比如說很強的平信徒間的關懷、小組型態的關懷。
這都不是壞事。
但是,說真的,不管是長老也好、小組長也好、團契會長也好、信徒間的關懷也好,都還是很難取代一個專職的牧羊人。
我且舉一個比喻好了:
自己家裡弟兄姊妹再如何相親相愛、如何互相扶持,還是很難取代父母的角色,也無法完全取代父母,不是嗎?
當然,就算沒有好牧人,也不表示其他方式就不可行。
有時,那種弟兄姊妹間的肢體扶持,會發揮到很良好的程度,就像有些父母早亡、大哥大姊要同時身兼父母的角色來照顧弟妹一樣,不一定就會很差。
但是,話說回來,有一個良好的父母,還是比較好一些。
牧師作為教會牧養的牧羊人,這樣的制度發展,在教會歷史上,已經歷時千年以上。
雖然這樣的制度不是沒有弊端(如權柄過大的天主教神父發生性侵或姦淫事件就時有所聞),但其實有很多良好的修正早就已經發展出來。
只是,我常常還是會很感慨:
教會或許很多,但在這時代要找到願意認真牧養小羊的,有時還真的很難找。
在過去,牧師認真牧養小羊是常態,正如我講的,以及芥末姊妹分享的。
但在這時代,很奇怪的是,越來越多牧師對牧養小羊反而不太有興趣,也不太願意去做。
結果,教會也許很大,但其中還是充滿不少飢餓的小羊。
美國有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在一、二百年來,其實多數教會本來就是約九十人以下的教會。
其實,我們或許可以想一想:
假使一間教會只有一個牧師和牧師娘,單靠他們,在認真講道與牧養小羊的情形下,他們能負荷到多少人?
其實,一百人以下會是比較合適,兩百人或許已經到極限。
教會大型化未必就不好,但是,大型化的教會,是否有認真思考『牧師傳道牧養小羊』的問題?
大型化的教會,牧師傳道員額也會增加,分工也會更細。
這都很好。
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會願意做到每個會友都能有一個牧師傳道來牧養他們?
其實,有很多大型化教會,已經將牧養的責任都交給小組長來負責了。
除了急難生病之類的以外,有很多大型化教會,牧師傳道們已經不太做深度的例行性的探訪與關懷。
小組確實可以促進增長,但是,促進增長,未必表示長得好、長得壯。
小組長可以取代一個認真照顧小羊的牧師的牧養功能嗎?我是很懷疑。
其實,在行政事務上,現今很多教會,不論大小,都已經有教會幹事來輔助。
而教會在牧師的待遇與福利上,雖然不是很好,但比起過去牧師們的待遇,現今普遍已經好很多。
理論上,這應該可以給牧師們更多的時間,也在經濟上使他們更無後顧之憂,能更加認真探訪關心小羊,
但實際上卻不然。
或許,『心態』才是根本問題的所在。
我聽過不止一次,由多位老牧師們的口中發出一個共同的看法:
現今的牧師,待遇福利很敢爭取,但照顧小羊卻不太有心。
有時,我會有種感覺:
當牧師,好像在當公務員,事情少做、薪水要領、預算花盡、表面工夫、紮實不在乎。
在此要向公務員弟兄姊妹致歉,用公務員當比喻,我真的沒有惡意,而且我想你們也會同意,真的有不少公務員就是這種心態的。
有次基督教書房經營者們的會議,他們竟然都提出一個現象:
最爛的顧客,常常就是那些牧師們。
基督教書房本來就已經給他們優待,但他們很多還要求東、要求西、要更多的折扣,而且很多還覺得理所當然。
說這些,我內心很沈重。
批評牧師傳道,並不會使我爽一些。
但是,我真的很擔憂,因為假使抱持錯誤的心態來牧會,真的會害慘小羊,使小羊孤苦無依、流離失所、無法得到良好的牧養與滿足。
神學院不斷生產傳道人,年年都不斷生產,教會越來越多,大間的越來越多,但是,回到根本來:
信徒是否獲得更良好的牧養?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信徒真正的需要,似乎在追求成功、追求增長、追求大型化的潮流裡,已經無聲無息被遺忘了。
我不是先知,更不敢訴諸神諭。
我只是一個觀察者,比較無恥大膽敢提出提醒批判的觀察者而已。
或許有人會認為,上帝的僕人做錯,自有上帝去管教,我去批判些什麼?
然而,這種觀念,其實是似是而非。
因為,假若是這樣,那加爾文也不用出來、馬丁路得也不用號召改革。
有時,上帝的僕人們搞不好已經聽不見信眾的聲音、甚至連自己錯在哪裡也都不知道了。
假使每件事都等上帝自己動手,那我們也可以在家裡睡覺等上帝自己去傳福音就好。
誰說上帝不能透過信徒來進行提醒?
誰說上帝的手不會透過信徒來施行?
加爾文非常看重牧師,但他卻絕不認為牧師具有無上的權柄,以及不可指正的權威。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教會體制裡,強烈主張長老制。
長老制的特點就是神職人員與信徒共同治理教會,破除天主教神職人員獨大的制度。
長老是透過會眾全體選舉而產生,他們是平信徒的代表,而牧師只是長老中的一員而已,一樣要受其他長老監督協助。
在長老制裡,牧師可不是權柄無上的教皇,而是權柄有限的牧羊人。
牧師做錯,一樣需要被提醒指正的。
這種『牧師做對,我們要順服權柄;牧師做錯,我們順服神不順服人』的觀念,是歸正神學的基本觀念。
也正因此,納粹德國裡,才有表達效忠上帝而不效忠納粹的巴門宣言出來。
那份宣言的參與者,很多就是歸正神學下的牧師們所組成的。
在多數德國教會牧師保持沈默的納粹時期,就是有這樣一群敢發聲的牧師,才使德國教會在歷史上避免更大的羞辱。
雖然他們無法挽回納粹,但至少已經表達出基督徒的良心。
看到弟兄姊妹的回應,給我許多深深的思考與衝擊:
假使這是我一人的感覺,那或許是我個人感受而已;
但假使我講的竟然有很多信徒深感贊同,覺得我講出了大家的心聲,那麼,這恐怕就不是我個人意見,而是真的表示牧師們需要重新思考反省了。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8年11月2日 18:30
我想現今有許多教會傾向於成功神學,教會人數增長,但是我覺得小羊的牧養遠比教會人數成長更重要,因為一旦小羊跌倒,是需要教會幫助的。本人曾經待在注重教會人數增長的教會,教會就開成長課程,往往課程收費就要好幾百元。對於學生就是一筆不少的花費,真正的福音是不收費的,真是該死,利用上帝的名,這些人真是可惡。
| 檢舉 | Posted by 小米 at 2008年11月2日 21:44
謝謝很直接的說出來或許有很多人有有相同的感受 我現在也在一間大型教會聚會,真得就有許多上述的情形及感受,過去教會教導及目標就是要成為一間大教會...長期下來無形中在我內心教會好像變成了一間企業..牧師就像CEO..底下會眾是執行者...有時我向人傳福音時,常覺得是在推銷教會..好像成了業務員一樣,帶人來教會的活動...在我們教會前段時間牧師幫一些會眾上課有關保羅的傳道之旅.每個人費用是100元,但我真的不懂..我們平時有十一奉獻為何還要另外收費ㄋ,真正的福音是不收費的,神不是叫我們出去傳福音不要帶錢嗎....我想起小時候我在一間小教會,牧師常關心我家的人,我家只有去世得外婆才是基督徒,看見牧師每個星期還開車來接我們這群小朋友去主日學..現在回想真的很感謝
這位牧師,我感受到被愛到牧養到.也因小時候牧師撒下了種子,讓我在工作遇見挑戰後,才懂的要回到上帝面前.
這位牧師,我感受到被愛到牧養到.也因小時候牧師撒下了種子,讓我在工作遇見挑戰後,才懂的要回到上帝面前.
| 檢舉 | Posted by 小魚 at 2008年11月3日 16:19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