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衛鮑森牧師(David Pawson),是我很常被問到的問題。
所以,在此公開回答。
其實,大衛鮑森的教導並不是很好。
他是:
1.福音派裡的基要派,但卻同情靈恩派、認同靈恩派
2.阿民念主義者(反對加爾文主義)(主張得救之後可以再沈淪,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3.神學不佳
所以,他教的歷史地理之類,聽聽無妨。
但教義部分,請千萬小心。假使他教的東西與歸正神學相反,大家就不用理會了,因為錯誤連連。
也就是說,他講的『歷史文化』部分,是可以參考的;
但涉及『神學、教義』的部分,大家自己就要小心一點了。
康來昌牧師對大衛鮑森的評論,也是我的評論:
『他是一個對靈恩派有好感的基要派,不僅聖經很熟,也很用功,對歷史文化有相當的瞭解(著有新約綜覽、舊約綜覽)。這方面,我對他有尊敬和欣賞。但他對神學教義恐怕認識不足,這可能是你覺得他有些怪的理由。 』
什麼叫阿民念主義?
簡單講,就是主張『人的自由意志』。
他們一貫認為,上帝的主權,都必須經過人的自由意志同意才行。
靈恩派錯在哪裡,園地文章已多。
至於阿民念主義錯在哪裡,園地文章一樣很多了。
大衛鮑森,不僅是阿民念主義,對神學也不是很清楚。
他講的加爾文的想法、什麼加爾文認為救恩會失去,是胡說八道。
他對加爾文主義的描述,不少都是錯誤的。
好比說他說加爾文主義主張:
『靈魂失喪的人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沒有被揀選』。
問題是,加爾文主義是這樣說的嗎?
園地大量加爾文主義的文章,豈不是非常強調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第一點----------------『全然的墮落』?
人會下地獄,不是因為上帝將之丟入地獄,不是因為『上帝沒揀選』,而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罪』。
加爾文主義,是在這種『全然的墮落』教義基礎上,才開始講第二點『無條件的揀選』的。
加爾文主義明明就是先講『墮落論』、『原罪論』,之後才講『揀選論』;
可是,大衛鮑森竟然把順序顛倒,先講『揀選論』,不提『墮落論』、『原罪論』,
這樣怎會正確?
大聖經學者,當然有可能亂講亂用資料,這沒什麼奇怪的。
連神學院院長、教授,都會徹底講錯呢!
另外提一下,其實,新約聖經裡的得救,基本上有兩大類:
1.稱義
得救是立即的,永蒙保守的。
2.成聖
得救是終極時的成全,不會再犯罪。
現今我們尚未達成那種得救。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前2:2)
『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1:5)
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人,常搞錯這兩種情形,
將成聖領域的得救意思,混淆成稱義領域的得救意思了。
這有點像什麼?
有點像聖經裡同樣出現『稱義』這詞彙,但羅馬書的意思與用法,和雅各書截然不同。
假使我們搞錯二者用法與意思,一定會產生嚴重矛盾!
因為,羅馬書說『因信稱義』,雅各書卻說『行為稱義』,哪個才對?
但假使我們知道二者雖然都是『稱義』,但意思卻不相同,我們就會知道這二類經文沒有矛盾。
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
好比說『愛』。
一看到聖經說『愛』,我們就以為意思通通都一樣,但其實絕不是這樣。
慈愛、溺愛、公義的愛、對兒女的愛、對非兒女的愛、夫妻間的愛、親子間的愛、、,
都是用『愛』這個詞彙,但意思與狀況卻差異極大。
假使我們沒有這種觀念,很容易產生嚴重錯誤的認知出來。
好比說一聽到『神愛世人』,就以為上帝沒有分別、全部都一模一樣愛全世界每一個人,問題是,這是很嚴重的誤解。
別的不講,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醜、智商低、家境清寒;
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美、智商高、家境富裕。
連這種出生環境與條件,都不可能一模一樣,表示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根本就誤解意思了。
阿民念主義的錯誤很多,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出在對這種聖經裡『同詞彙,但意思不同』的現象不夠瞭解所致。
結果很多觀念與解經,當然會矛盾連連。
對大衛鮑森,我個人看法是:
我自己是不浪費時間在這種靈恩派+阿民念主義的混合體的人的教導上面的啦!
時間有限,要讀的書與資料太多,我寧可找純正的讀。
想知道聖經歷史地理背景知識,還有很多好書可以使用。
以下推薦一些我自己用的:
1. 新約聖經背景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校園)
2. 簡明聖經史地圖解(梁天樞)(橄欖)
小小羊
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
1.全然的墮落(Total Depravity)
2.無條件的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
3.限定的救贖(Limited Atonement)
4.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able Grace)
5.聖徒永蒙保守(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所以,在此公開回答。
其實,大衛鮑森的教導並不是很好。
他是:
1.福音派裡的基要派,但卻同情靈恩派、認同靈恩派
2.阿民念主義者(反對加爾文主義)(主張得救之後可以再沈淪,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3.神學不佳
所以,他教的歷史地理之類,聽聽無妨。
但教義部分,請千萬小心。假使他教的東西與歸正神學相反,大家就不用理會了,因為錯誤連連。
也就是說,他講的『歷史文化』部分,是可以參考的;
但涉及『神學、教義』的部分,大家自己就要小心一點了。
康來昌牧師對大衛鮑森的評論,也是我的評論:
『他是一個對靈恩派有好感的基要派,不僅聖經很熟,也很用功,對歷史文化有相當的瞭解(著有新約綜覽、舊約綜覽)。這方面,我對他有尊敬和欣賞。但他對神學教義恐怕認識不足,這可能是你覺得他有些怪的理由。 』
什麼叫阿民念主義?
簡單講,就是主張『人的自由意志』。
他們一貫認為,上帝的主權,都必須經過人的自由意志同意才行。
靈恩派錯在哪裡,園地文章已多。
至於阿民念主義錯在哪裡,園地文章一樣很多了。
大衛鮑森,不僅是阿民念主義,對神學也不是很清楚。
他講的加爾文的想法、什麼加爾文認為救恩會失去,是胡說八道。
他對加爾文主義的描述,不少都是錯誤的。
好比說他說加爾文主義主張:
『靈魂失喪的人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沒有被揀選』。
問題是,加爾文主義是這樣說的嗎?
園地大量加爾文主義的文章,豈不是非常強調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第一點----------------『全然的墮落』?
人會下地獄,不是因為上帝將之丟入地獄,不是因為『上帝沒揀選』,而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罪』。
加爾文主義,是在這種『全然的墮落』教義基礎上,才開始講第二點『無條件的揀選』的。
加爾文主義明明就是先講『墮落論』、『原罪論』,之後才講『揀選論』;
可是,大衛鮑森竟然把順序顛倒,先講『揀選論』,不提『墮落論』、『原罪論』,
這樣怎會正確?
大聖經學者,當然有可能亂講亂用資料,這沒什麼奇怪的。
連神學院院長、教授,都會徹底講錯呢!
另外提一下,其實,新約聖經裡的得救,基本上有兩大類:
1.稱義
得救是立即的,永蒙保守的。
2.成聖
得救是終極時的成全,不會再犯罪。
現今我們尚未達成那種得救。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前2:2)
『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1:5)
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人,常搞錯這兩種情形,
將成聖領域的得救意思,混淆成稱義領域的得救意思了。
這有點像什麼?
有點像聖經裡同樣出現『稱義』這詞彙,但羅馬書的意思與用法,和雅各書截然不同。
假使我們搞錯二者用法與意思,一定會產生嚴重矛盾!
因為,羅馬書說『因信稱義』,雅各書卻說『行為稱義』,哪個才對?
但假使我們知道二者雖然都是『稱義』,但意思卻不相同,我們就會知道這二類經文沒有矛盾。
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
好比說『愛』。
一看到聖經說『愛』,我們就以為意思通通都一樣,但其實絕不是這樣。
慈愛、溺愛、公義的愛、對兒女的愛、對非兒女的愛、夫妻間的愛、親子間的愛、、,
都是用『愛』這個詞彙,但意思與狀況卻差異極大。
假使我們沒有這種觀念,很容易產生嚴重錯誤的認知出來。
好比說一聽到『神愛世人』,就以為上帝沒有分別、全部都一模一樣愛全世界每一個人,問題是,這是很嚴重的誤解。
別的不講,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醜、智商低、家境清寒;
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美、智商高、家境富裕。
連這種出生環境與條件,都不可能一模一樣,表示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根本就誤解意思了。
阿民念主義的錯誤很多,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出在對這種聖經裡『同詞彙,但意思不同』的現象不夠瞭解所致。
結果很多觀念與解經,當然會矛盾連連。
對大衛鮑森,我個人看法是:
我自己是不浪費時間在這種靈恩派+阿民念主義的混合體的人的教導上面的啦!
時間有限,要讀的書與資料太多,我寧可找純正的讀。
想知道聖經歷史地理背景知識,還有很多好書可以使用。
以下推薦一些我自己用的:
1. 新約聖經背景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校園)
2. 簡明聖經史地圖解(梁天樞)(橄欖)
小小羊
加爾文主義五要點(TULIP)
1.全然的墮落(Total Depravity)
2.無條件的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
3.限定的救贖(Limited Atonement)
4.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able Grace)
5.聖徒永蒙保守(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我在猜為什麼一堆人會問大衛鮑森?
因為我在靈某堂的朋友告訴我,
從一、兩年前他們就開始狂推大衛鮑森,
除了特地把人家從英國請來台灣開培靈會之外,
某某TV上更是強力放送他的影帶,
各類書房架上他的書籍、DVD也多到眼花撩亂,
所以他在台灣基督教圈(不知道要不要加個靈恩派)就因此迅速竄紅。
剛好這幾天看到園內一篇文章,
提到某牧師批評康牧師跟唐牧師為「知名」牧師,
不禁感嘆基督教圈都已經這麼小了,
結果還是這種「主流媒體講話才大聲」的情況。
唐牧師在佈道會說,佈道求量不求質無異於出賣真理,
而主流媒體辦的佈道會則是用「限量手環、球員卡大方送」的方式,
「成功」吸引12萬人次......
與其期待這些主流媒體推出純正的講道,現在的基督徒真的只能自立自強。
PS.
我不是要針對該場佈道會的見證人或講員,而是對宣傳佈道會使用的手段有意見。
因為我在靈某堂的朋友告訴我,
從一、兩年前他們就開始狂推大衛鮑森,
除了特地把人家從英國請來台灣開培靈會之外,
某某TV上更是強力放送他的影帶,
各類書房架上他的書籍、DVD也多到眼花撩亂,
所以他在台灣基督教圈(不知道要不要加個靈恩派)就因此迅速竄紅。
剛好這幾天看到園內一篇文章,
提到某牧師批評康牧師跟唐牧師為「知名」牧師,
不禁感嘆基督教圈都已經這麼小了,
結果還是這種「主流媒體講話才大聲」的情況。
唐牧師在佈道會說,佈道求量不求質無異於出賣真理,
而主流媒體辦的佈道會則是用「限量手環、球員卡大方送」的方式,
「成功」吸引12萬人次......
與其期待這些主流媒體推出純正的講道,現在的基督徒真的只能自立自強。
PS.
我不是要針對該場佈道會的見證人或講員,而是對宣傳佈道會使用的手段有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496540666 at 2012年10月16日 17:50
「好比說一聽到『神愛世人』,就以為上帝沒有分別、全部都一模一樣愛全世界每一個人,問題是,這是很嚴重的誤解。
別的不講,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醜、智商低、家境清寒;
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美、智商高、家境富裕。
連這種出生環境與條件,都不可能一模一樣,表示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根本就誤解意思了。」
想請教一下,文中這樣子說,意思是,上帝對不同的人是具有不同的偏愛,是嗎?
別的不講,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醜、智商低、家境清寒;
有些人生出來就長得美、智商高、家境富裕。
連這種出生環境與條件,都不可能一模一樣,表示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根本就誤解意思了。」
想請教一下,文中這樣子說,意思是,上帝對不同的人是具有不同的偏愛,是嗎?
| 檢舉 | Posted by 上帝的小綿羊 at 2012年10月17日 17:13
文中這樣子說,意思是,上帝對不同的人是具有不同的偏愛,是嗎?
答:
不是!
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在講述神愛世人的問題,所以只能簡單帶過。
簡單說,
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是『沒有例外』---------每個人都一模一樣。
正確的神愛世人,是『沒有分別』-------不分種族、男女、猶太人外邦人、、、。
(沒有例外,沒有分別,這種分類法是依據神學大師卡森的分類法,來描述這樣的觀念)
『神的愛』這議題很複雜,無法簡單說清楚。
有些文章,可以先讀一下。
被誤解的『神愛世人』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5972989.html
當『神願意萬人得救』遇到『很多人終其一生沒機會聽到福音』時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5819967.html
答:
不是!
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在講述神愛世人的問題,所以只能簡單帶過。
簡單說,
一般基督徒以為的神愛世人,是『沒有例外』---------每個人都一模一樣。
正確的神愛世人,是『沒有分別』-------不分種族、男女、猶太人外邦人、、、。
(沒有例外,沒有分別,這種分類法是依據神學大師卡森的分類法,來描述這樣的觀念)
『神的愛』這議題很複雜,無法簡單說清楚。
有些文章,可以先讀一下。
被誤解的『神愛世人』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5972989.html
當『神願意萬人得救』遇到『很多人終其一生沒機會聽到福音』時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5819967.html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0月17日 17:52
從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可以解釋我的疑問:
神要恩待誰似乎無跡可循(吳約翰自由傳道)
上帝是憐憫又有恩慈的上帝。但是祂對每一個基督徒的憐憫和恩慈是有個別差異的。
為何有些基督徒當總統,有些當小老百姓;有些當富豪,有些當窮人;有些富貴雙全,有的貧病交加----,你會覺得上帝大大的不公平對待基督徒(尤其是對你特別嚴苛)。
當你越在屬靈上成熟,你越覺得上帝做事的方法似乎沒有規則可循(雖然有「神做事的法則」的書),但神卻不一定會依照人寫的書而行。
有些傳道人牧養大教會,可說名利雙收(像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而自由傳道卻是一個貧窮和無什麼事工的傳道人,好像天壤之別。
當然我們都會想我們更有信心一點、更聖潔一點、更多服事一點----,神就會「更」恩待我們一點,多憐憫一點。但神做事往往會跌破基督徒的眼鏡,祂是不會被法則「套住」的上帝,祂有主權決定祂要恩待誰,沒人可以抗議神不公平,因為抗議也無用。
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服事大的傳道人不一定較聖潔或較屬靈,只是神恩待他、更憐憫他而已!
看到別人受神的恩待,但是套用別人的公式並無多大用處。如有些基督徒強調禁食(或方言)大有能力,但你沒有神的恩待,禁食再多也無用。
上帝的大原則(如公義、慈愛、聖潔、信實等)沒有改變,但祂的行事作風往往千變萬化,讓人無法用大腦預測。
出33:19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謝謝小小羊,在您po回覆時,我不知道,所以也po了網路上找的一篇解釋的文章。
Posted by 上帝的小綿羊 at 2012年10月17日 18:01
神要恩待誰似乎無跡可循(吳約翰自由傳道)
上帝是憐憫又有恩慈的上帝。但是祂對每一個基督徒的憐憫和恩慈是有個別差異的。
為何有些基督徒當總統,有些當小老百姓;有些當富豪,有些當窮人;有些富貴雙全,有的貧病交加----,你會覺得上帝大大的不公平對待基督徒(尤其是對你特別嚴苛)。
當你越在屬靈上成熟,你越覺得上帝做事的方法似乎沒有規則可循(雖然有「神做事的法則」的書),但神卻不一定會依照人寫的書而行。
有些傳道人牧養大教會,可說名利雙收(像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而自由傳道卻是一個貧窮和無什麼事工的傳道人,好像天壤之別。
當然我們都會想我們更有信心一點、更聖潔一點、更多服事一點----,神就會「更」恩待我們一點,多憐憫一點。但神做事往往會跌破基督徒的眼鏡,祂是不會被法則「套住」的上帝,祂有主權決定祂要恩待誰,沒人可以抗議神不公平,因為抗議也無用。
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服事大的傳道人不一定較聖潔或較屬靈,只是神恩待他、更憐憫他而已!
看到別人受神的恩待,但是套用別人的公式並無多大用處。如有些基督徒強調禁食(或方言)大有能力,但你沒有神的恩待,禁食再多也無用。
上帝的大原則(如公義、慈愛、聖潔、信實等)沒有改變,但祂的行事作風往往千變萬化,讓人無法用大腦預測。
出33:19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謝謝小小羊,在您po回覆時,我不知道,所以也po了網路上找的一篇解釋的文章。
Posted by 上帝的小綿羊 at 2012年10月17日 18:01
| 檢舉 | Posted by 上帝的小綿羊 at 2012年10月17日 17:54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