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麼是『雙重預定論』?是說: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是這樣嗎?
加爾文說過這樣的觀念嗎?
我們要很小心,當我們說加爾文說過甚麼的時候,最好能確認一下,這是『他自己說過』,還是『那個宗派、主義』說過,甚至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
是『加爾文自己』說過,還是『加爾文主義』說過?真的有說過嗎?
我們是否能找出對方說過的資料?
比方說:文字記錄(像:書籍、信件、、、、),影音記錄(錄音帶、聲音檔、錄影帶、影像檔、、、)
加爾文最重要的文字紀錄,就是他寫作的『基督教要義』一書。
事實上,當我們要研究加爾文講過些甚麼,這本書是很重要研究他思想的書籍。
透過這種比較屬於『第一手』的資料,我們比較能確定當事人是否有講過甚麼話、傳遞過甚麼觀念。
當然,我們所說的誰講過甚麼話,不一定要每個字都一模一樣。
只要能表達出當事人要表達的意思,這樣就可以了,不需字斟句酌。
但是,我們必須很謹慎,要先確定對方講那句話,他真正的意思是在指甚麼。
有時,對方講的話,表面上看起來意思好像是這樣,但其實真實意思卻不是這樣。
聖經中常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這時,我們必須用上下文、前後文、整本聖經觀念去看,才比較不會誤解。
同樣的,當我們說加爾文說過些甚麼時,
1. 我們必須先確定,加爾文真的有說過嗎?
如果那只是加爾文主義說的,或是別人說的,甚至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那我們就不能說那是加爾文說的。
2. 再來我們必須確定,加爾文說的話,他真正的意思是指甚麼?
這時,我們必須用上下文、前後文、整本書籍觀念去看,才比較不會誤解。
加爾文是偉人,但他絕不是無誤的人。
他有很多觀念,被後代教會棄置不用。
可是,在雙重預定部分,是這樣的嗎?
在雙重預定部分,包括『揀選』和『遺棄』兩種教義。
當人說加爾文認為揀選部分: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這話是對的。
因為,這正是加爾文自己,以及所有加爾文主義所一致同意的觀念。
在加爾文主義五要點裡,叫『不可抗拒的恩典』。
問題是,在『遺棄』部分,說加爾文這樣主張: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我敢說,說加爾文說過這種話的人,大概是錯了。
同時,加爾文主義者,也幾乎不接受這種觀念。
這是很多人對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的嚴重誤解。
要批判,不是不行,但真的要先弄清楚人家的主張才好。
當我們誤解人家的意思,甚至硬說人家主張甚麼,可是人家根本就沒這樣主張,這樣的批判,就很不妥。
我還會專文詳細講雙重預定部分。
但現在必須簡單帶過一下,大家才會有概念。
歸正神學,是加爾文主義的神學。
對於『遺棄』,有兩種:
一種是『積極遺棄』:上帝把想悔改的人推下地獄,不讓他得救。
一種是『消極遺棄』:上帝略過祂遺棄的人,不施恩給他們,這些人就會順其本性下地獄。
我們也已經多次介紹過這觀念:
上帝預定,可分為兩大類:
『積極預定』:計畫、引導。
『消極預定』:許可、任憑。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這句話,就是上帝『積極預定』、『積極揀選』,也就是上帝『主動』去計畫、引導祂所揀選的人,在他們心中動工,使他們後來能信主得救。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這句話,是上帝『積極遺棄』,上帝主動去計畫、引導,甚至在人心中動工,使人無法得救。
加爾文自己,以及整個加爾文主義絕對多數,還有歸正神學,都否定上帝是『積極遺棄』,而認為上帝是『消極遺棄』。
當上帝對人進行得救的揀選時,是『積極揀選』;
當上帝對祂遺棄的人預定時,是『消極遺棄』。
甚麼是消極遺棄?
簡單說,就是所有的人,本來都已經死在罪裡面了。上帝從死人裡面,揀出一些人來使他們得救。至於其他上帝遺棄的人,上帝只需『任憑』、『許可』他們繼續死下去,如此而已。這些死人,本來就不會主動要去信主,除非蒙上帝恩典,否則依人的本性,沒有人願意信主。上帝不是積極、主動把他們丟進地獄,而是任憑他們順本性下地獄。
有極少數的加爾文主義者,是主張『積極遺棄』沒錯。但那從來就不是主流,也不被正式的信條接受。
但是,那些極少數人的主張,可不能表示那就是加爾文自己主張,也不能表示是加爾文主義多數人的主張。
這種『積極與消極』預定、旨意、揀選的觀念,早在教父時期,就已經被採用,不是加爾文主義所獨創。
約伯記裡,我們可以發現,明明就是魔鬼要害約伯,上帝只是許可,上帝並不是主動叫魔鬼去害約伯。
可是,聖經一樣說:
『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伯42:2)
即使約伯受苦事件是魔鬼幹的,上帝根本不是主動,但聖經一樣將這些歸在上帝旨意裡。
但我們很清楚可以看見,這是種上帝消極的預定、消極的旨意(許可、任憑),而不是上帝積極的預定、積極的旨意(計畫、引導)。
換言之,當我們聽見『上帝預定』、『上帝遺棄』,請不要太自動就以為這是指『上帝積極預定』、『上帝積極遺棄』。
這是對預定論非常嚴重的誤解。
小弟才疏學淺,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一書,除了最後關於教會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已經反覆讀過好幾次。
我不是加爾文專家,但是,我一直看來看去,實在看不出加爾文有那種上帝『積極遺棄』的觀念。
很多人都認為『加爾文說』、『加爾文主張』,但事實上,加爾文根本就沒有這樣說,那是大家自己想當然爾以為的。
首先,我要先簡單講一下一個重要觀念:
加爾文是將『預定』放在基督教要義一書『救恩論』(第三卷)領域裡,而不是放在『上帝論』(第一卷)領域裡。
大致來說,加爾文是這樣用的:
預定……………講到救恩時,才用這詞彙。
攝理、護理(保護管理)……………在上帝論時,是用這種詞彙,而不用預定這詞彙。
預定…………比較狹義。
攝理…………比較廣義。
當然,我們一般通俗而言,講到上帝管理宇宙萬物時,也用『預定』這詞彙,這算是比較廣義的使用,也沒有甚麼不對。
但是,當我們講到『加爾文說』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比較好。
畢竟,他講到預定時,是在狹義的救恩論領域裡面才使用。
在基督教要義裡,加爾文的預定論,共計四章,擺在因信稱義的章節後面。(中間還有關於基督徒自由、禱告這兩個插進來的部分,但這比較無關書籍整體結構)
第二十一章:論永恆的揀選,即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第二十二章:預定論在聖經上的證據
第二十三章:斥誹謗預定論的謬說
第二十四章:揀選由神的呼召而證實,被棄絕者的滅亡是自己所招致
以下,我列出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一書的資料,大家自己看加爾文是主張『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
我會按章節一直摘錄下去。
一、加爾文主張揀選與遺棄,就表示他主張上帝『積極遺棄』?
1.第三卷第二十一章章標題『論永恆的揀選,即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2..「上帝的恩典,並不是毫無分別地把得救的指望賜與所有的人,卻是將就恩賜與某些人,而對另一些人則加以拒絕。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必減損了神的榮耀,並減少真正的謙卑心」(III‧21‧1)(第三卷,第二十一章,第一節)
3.「上帝藉著祂的預定,揀選了某一些人,叫他們有生命的盼望。對另一些人則判定歸於永遠死亡,關於這件事,凡屬虔敬的人,都不敢完全否認」(III‧21‧5)
4.「所謂預定,乃是上帝的永恆旨意,就是神自己決定,祂對世界每一個人所要成就的」(III‧21‧5)
這樣的標題,以及這些句子,很清楚表明加爾文主張雙重預定,也就是認為上帝的預定,有預定某些人得救,也預定某些人滅亡。
但是,這樣的標題,可以讓我們得出加爾文主張『積極遺棄』的結論嗎?
在這裡,我們可以得出加爾文講預定,是講積極還是講消極部分嗎?
他根本就沒講!
再來,事實上,上帝主動揀選一些人得救,卻撇下一些人不揀選,這是聖經的教導,不是嗎?
上帝揀選以色列,卻不揀選其他民族;
上帝揀選雅各,卻不揀選以掃。
這些『揀選一些,不揀選另一些』的經文,為數不少。
我們可以將這些不蒙揀選的,視為『遺棄』。
差別只是是上帝『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如此而已。
很不幸的,加爾文這些話,可以讓我們得出他主張『積極遺棄』嗎?
二、沒蒙上帝揀選,會有人願意悔改信主的嗎?
1.「『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39)請注意,我們之所以蒙基督看顧保守,這恩典必先由父施賜、、、、、『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約6:44)」(III‧22‧7)
一個人要信主才能得救。
一個願意信主的人,上帝絕不拒絕。
但是,一個沒有蒙神揀選、蒙上帝賜他恩典的人,會去主耶穌那裡嗎?會願意信主嗎?
在加爾文的觀念裡,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這個人根本就不可能會願意悔改。
這也是加爾文主義五要點中第一點『全然的墮落』的教義。
另外,在這裡,我們一樣無法得知加爾文說這是積極預定,還是消極預定。
三、加爾文主張上帝積極遺棄?
1.「許多人為要護衛對神的指責,因此他們雖接受預定論,卻否認有被棄絕的人。這實在既幼稚又愚蠢,若無棄絕,就不會有揀選、、、、凡上帝所不揀選的,就是祂所棄絕的」(III‧23‧1)
2.「保羅說過,『上帝興起法老』、『祂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等於說,上帝奧秘的安排,乃是叫人心剛硬的原因。對這一點,我同意奧古斯丁所說的,當上帝要使豺狼變成綿羊時,祂就運用恩典的強大影響來制服他們剛硬的心,把他們改變過來。因此,那頑固之人的不被改變,是因為上帝沒有施展祂更大的恩典能力。倘若祂願意運用那恩典的話,祂是可以隨意運用的」(III‧23‧1)
在這裡,一樣的,我們可以確定加爾文是主張『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嗎?
看見那種『消極遺棄』的意味了嗎?
「上帝不揀選的,就是上帝遺棄的」。(上帝不是主動揀選一些人,把他們丟進地獄,而是上帝只主動揀選一些人帶進天堂,其他人上帝就留下他們,這就是上帝遺棄)
「當上帝要使豺狼變成綿羊時,祂就運用恩典的強大影響來制服他們剛硬的心,把他們改變過來。因此,那頑固之人的不被改變,是因為上帝沒有施展祂更大的恩典能力」(上帝要使壞人變好,上帝就會主動施行恩典感化。壞人沒有變好,不是上帝主動使他們變壞,而是他們自己本來就是壞人,上帝沒給他們恩典讓他們變好而已」
四、在『全然敗壞』的教義下,加爾文主張『積極遺棄』嗎?
1.「倘若有人攻擊我們,問我們為什麼上帝預先規定了一些人的滅亡,這些人為出生,焉能犯甚麼當受死刑的罪?、、、、因為我們都為罪所敗壞,都必為神所厭棄。、、、倘若一切上帝所預定滅亡的人,按照他們本來情況,就是當受死罪的,那麼他們之遭受滅亡,有甚麼可抱怨的呢?、、、、若是所有的人都是從敗壞中出來的,他們被定罪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倘若祂永恆的旨意是要判定他們滅亡,而這滅亡,不管他們願否承受,是合乎他們本性的自然趨向的,他們就不要埋怨上帝不公道」(III‧23‧3)
2.「『你這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羅9:20-21)」(III‧23‧4)
在這裡,我們看見加爾文主張的,是『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
是本來有好人要上天堂,上帝把他們硬丟進地獄?
還是所有的人都是壞人,本來就都要下地獄,上帝只是任憑他們下地獄?
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團墮落的泥,從這裡面揀選出一些做貴重器皿;
還是本來就有人不是墮落的泥,而是尊貴的泥,窯匠硬將尊貴的泥做成卑賤的器皿?
加爾文的意思還不清楚嗎?
五、有那種上帝遺棄,可是卻願意悔改信主的人嗎?
1.「他們說神所預定受滅亡的人,若以無罪、正直的生活,想在神面前蒙悅納,都是徒然的。這是更大的褻瀆。他們這樣說,明顯是無恥的謊言,因為過正直生活的努力,唯獨來自上帝的揀選。因為神一切所遺棄的人,、、、不管怎樣都會不斷地犯罪激怒神」(III‧23‧12)
2.第二十四章標題:揀選由神的呼召而證實,被棄絕者的滅亡是自己所招致
3.「(選民)當他們未為那最高牧者召集在一起時,他們迷失在曠野中,與別人沒有甚麼不同,只是他們因上帝特別恩慈的保護,未至墜入永死的深淵。所以,若是你注意觀察,你就會見到被揀選者有那全人類所有的敗壞」(III‧24‧10)
4.「我們曾申明過,一切人都應當滅亡,只因為神的恩典,才能有蒙拯救的人」(III‧24‧12)
5.「那麼,祂為什麼施恩給這人,而略過另一人呢?、、、上帝能夠把惡人的意志改變為善良的,因為祂無所不能。祂能夠這樣做,那麼,祂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只因為祂不願意做。若問為什麼祂不願意做,那就只有祂自己才知道」(III‧24‧13)
6.「主雖能改變他們的心,使之柔和,卻仍讓他們心中剛硬,這是因為祂不可改變的旨意已預定了他們的滅亡」(III‧24‧14)
7.「『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約12:37-38)。、、、神的恩典對人沒有吸引力,除非聖靈使這恩典在人心中發出芬芳。、、、福音的傳播有時使人觸怒,有時使人藐視,只有那蒙召的人欣賞領受」(III‧24‧14)
8.「我能肯定的說,除非神先動工,否則沒有人會來到神面前」(III‧24‧16)
9.「祂的應許乃是要對一切願意並追求祂的人施賜憐憫,可是除了那些祂所啟悟的人,沒有人願意追求祂。而那些祂所啟悟的人,就是祂預定拯救的人。、、、虔敬的人得著福音所應許的效驗,而不虔敬的人卻得不著絲毫益處。而神的光明啟迪,正是因永恆的揀選而預定了的」(III‧24‧17)
看見加爾文的主張了嗎?
遺棄論,是建立在加爾文主義五要點第一點『全然的墮落』上面的。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信主,因為所有人都墮落了、死亡了,死到沒有能力信主了。
所有人,罪都已經定了、都該下地獄去了。
除非上帝先給人恩典,否則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信主。
在這種情形下,我實在不知道怎麼還一直主張加爾文說『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加爾文自己已經清清楚楚表明,根本沒有這種人!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這話是對的,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者確實是這樣主張的;
但這話的後半部『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是錯誤的,因為加爾文和加爾文主義都認為根本沒有這種人。
綜觀以上,我們能得出加爾文主張『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這種積極遺棄的說法嗎?
當加爾文明明就不是主張積極遺棄,我們卻硬要說他主張積極遺棄,這樣是不正確的。
我要再強調一次:
加爾文自己講的是消極遺棄,絕對多數加爾文主義者也主張消極遺棄。
所以,請不要再把加爾文明明沒有主張的東西,硬套到他的頭上去。
另外,我也可以請大家自己去翻閱改革宗、歸正神學的大神學家所寫的書,還可以去看所有正式的歸正神學信條,
到現在,我還沒見到有哪些是在講『積極遺棄』的。
當幾乎所有重要歸正神學的神學家,以及正式的信條都在講『消極遺棄』時,為什麼硬要將積極遺棄這種觀念,套到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身上去呢?
小小羊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是這樣嗎?
加爾文說過這樣的觀念嗎?
我們要很小心,當我們說加爾文說過甚麼的時候,最好能確認一下,這是『他自己說過』,還是『那個宗派、主義』說過,甚至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
是『加爾文自己』說過,還是『加爾文主義』說過?真的有說過嗎?
我們是否能找出對方說過的資料?
比方說:文字記錄(像:書籍、信件、、、、),影音記錄(錄音帶、聲音檔、錄影帶、影像檔、、、)
加爾文最重要的文字紀錄,就是他寫作的『基督教要義』一書。
事實上,當我們要研究加爾文講過些甚麼,這本書是很重要研究他思想的書籍。
透過這種比較屬於『第一手』的資料,我們比較能確定當事人是否有講過甚麼話、傳遞過甚麼觀念。
當然,我們所說的誰講過甚麼話,不一定要每個字都一模一樣。
只要能表達出當事人要表達的意思,這樣就可以了,不需字斟句酌。
但是,我們必須很謹慎,要先確定對方講那句話,他真正的意思是在指甚麼。
有時,對方講的話,表面上看起來意思好像是這樣,但其實真實意思卻不是這樣。
聖經中常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這時,我們必須用上下文、前後文、整本聖經觀念去看,才比較不會誤解。
同樣的,當我們說加爾文說過些甚麼時,
1. 我們必須先確定,加爾文真的有說過嗎?
如果那只是加爾文主義說的,或是別人說的,甚至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那我們就不能說那是加爾文說的。
2. 再來我們必須確定,加爾文說的話,他真正的意思是指甚麼?
這時,我們必須用上下文、前後文、整本書籍觀念去看,才比較不會誤解。
加爾文是偉人,但他絕不是無誤的人。
他有很多觀念,被後代教會棄置不用。
可是,在雙重預定部分,是這樣的嗎?
在雙重預定部分,包括『揀選』和『遺棄』兩種教義。
當人說加爾文認為揀選部分: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這話是對的。
因為,這正是加爾文自己,以及所有加爾文主義所一致同意的觀念。
在加爾文主義五要點裡,叫『不可抗拒的恩典』。
問題是,在『遺棄』部分,說加爾文這樣主張: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我敢說,說加爾文說過這種話的人,大概是錯了。
同時,加爾文主義者,也幾乎不接受這種觀念。
這是很多人對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的嚴重誤解。
要批判,不是不行,但真的要先弄清楚人家的主張才好。
當我們誤解人家的意思,甚至硬說人家主張甚麼,可是人家根本就沒這樣主張,這樣的批判,就很不妥。
我還會專文詳細講雙重預定部分。
但現在必須簡單帶過一下,大家才會有概念。
歸正神學,是加爾文主義的神學。
對於『遺棄』,有兩種:
一種是『積極遺棄』:上帝把想悔改的人推下地獄,不讓他得救。
一種是『消極遺棄』:上帝略過祂遺棄的人,不施恩給他們,這些人就會順其本性下地獄。
我們也已經多次介紹過這觀念:
上帝預定,可分為兩大類:
『積極預定』:計畫、引導。
『消極預定』:許可、任憑。
「神若預定一個人得救,他就一定得救,甚至這人想要拒絕救恩,也不能」,
這句話,就是上帝『積極預定』、『積極揀選』,也就是上帝『主動』去計畫、引導祂所揀選的人,在他們心中動工,使他們後來能信主得救。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這句話,是上帝『積極遺棄』,上帝主動去計畫、引導,甚至在人心中動工,使人無法得救。
加爾文自己,以及整個加爾文主義絕對多數,還有歸正神學,都否定上帝是『積極遺棄』,而認為上帝是『消極遺棄』。
當上帝對人進行得救的揀選時,是『積極揀選』;
當上帝對祂遺棄的人預定時,是『消極遺棄』。
甚麼是消極遺棄?
簡單說,就是所有的人,本來都已經死在罪裡面了。上帝從死人裡面,揀出一些人來使他們得救。至於其他上帝遺棄的人,上帝只需『任憑』、『許可』他們繼續死下去,如此而已。這些死人,本來就不會主動要去信主,除非蒙上帝恩典,否則依人的本性,沒有人願意信主。上帝不是積極、主動把他們丟進地獄,而是任憑他們順本性下地獄。
有極少數的加爾文主義者,是主張『積極遺棄』沒錯。但那從來就不是主流,也不被正式的信條接受。
但是,那些極少數人的主張,可不能表示那就是加爾文自己主張,也不能表示是加爾文主義多數人的主張。
這種『積極與消極』預定、旨意、揀選的觀念,早在教父時期,就已經被採用,不是加爾文主義所獨創。
約伯記裡,我們可以發現,明明就是魔鬼要害約伯,上帝只是許可,上帝並不是主動叫魔鬼去害約伯。
可是,聖經一樣說:
『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伯42:2)
即使約伯受苦事件是魔鬼幹的,上帝根本不是主動,但聖經一樣將這些歸在上帝旨意裡。
但我們很清楚可以看見,這是種上帝消極的預定、消極的旨意(許可、任憑),而不是上帝積極的預定、積極的旨意(計畫、引導)。
換言之,當我們聽見『上帝預定』、『上帝遺棄』,請不要太自動就以為這是指『上帝積極預定』、『上帝積極遺棄』。
這是對預定論非常嚴重的誤解。
小弟才疏學淺,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一書,除了最後關於教會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已經反覆讀過好幾次。
我不是加爾文專家,但是,我一直看來看去,實在看不出加爾文有那種上帝『積極遺棄』的觀念。
很多人都認為『加爾文說』、『加爾文主張』,但事實上,加爾文根本就沒有這樣說,那是大家自己想當然爾以為的。
首先,我要先簡單講一下一個重要觀念:
加爾文是將『預定』放在基督教要義一書『救恩論』(第三卷)領域裡,而不是放在『上帝論』(第一卷)領域裡。
大致來說,加爾文是這樣用的:
預定……………講到救恩時,才用這詞彙。
攝理、護理(保護管理)……………在上帝論時,是用這種詞彙,而不用預定這詞彙。
預定…………比較狹義。
攝理…………比較廣義。
當然,我們一般通俗而言,講到上帝管理宇宙萬物時,也用『預定』這詞彙,這算是比較廣義的使用,也沒有甚麼不對。
但是,當我們講到『加爾文說』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比較好。
畢竟,他講到預定時,是在狹義的救恩論領域裡面才使用。
在基督教要義裡,加爾文的預定論,共計四章,擺在因信稱義的章節後面。(中間還有關於基督徒自由、禱告這兩個插進來的部分,但這比較無關書籍整體結構)
第二十一章:論永恆的揀選,即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第二十二章:預定論在聖經上的證據
第二十三章:斥誹謗預定論的謬說
第二十四章:揀選由神的呼召而證實,被棄絕者的滅亡是自己所招致
以下,我列出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一書的資料,大家自己看加爾文是主張『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
我會按章節一直摘錄下去。
一、加爾文主張揀選與遺棄,就表示他主張上帝『積極遺棄』?
1.第三卷第二十一章章標題『論永恆的揀選,即神預定某些人得救,某些人滅亡』
2..「上帝的恩典,並不是毫無分別地把得救的指望賜與所有的人,卻是將就恩賜與某些人,而對另一些人則加以拒絕。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必減損了神的榮耀,並減少真正的謙卑心」(III‧21‧1)(第三卷,第二十一章,第一節)
3.「上帝藉著祂的預定,揀選了某一些人,叫他們有生命的盼望。對另一些人則判定歸於永遠死亡,關於這件事,凡屬虔敬的人,都不敢完全否認」(III‧21‧5)
4.「所謂預定,乃是上帝的永恆旨意,就是神自己決定,祂對世界每一個人所要成就的」(III‧21‧5)
這樣的標題,以及這些句子,很清楚表明加爾文主張雙重預定,也就是認為上帝的預定,有預定某些人得救,也預定某些人滅亡。
但是,這樣的標題,可以讓我們得出加爾文主張『積極遺棄』的結論嗎?
在這裡,我們可以得出加爾文講預定,是講積極還是講消極部分嗎?
他根本就沒講!
再來,事實上,上帝主動揀選一些人得救,卻撇下一些人不揀選,這是聖經的教導,不是嗎?
上帝揀選以色列,卻不揀選其他民族;
上帝揀選雅各,卻不揀選以掃。
這些『揀選一些,不揀選另一些』的經文,為數不少。
我們可以將這些不蒙揀選的,視為『遺棄』。
差別只是是上帝『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如此而已。
很不幸的,加爾文這些話,可以讓我們得出他主張『積極遺棄』嗎?
二、沒蒙上帝揀選,會有人願意悔改信主的嗎?
1.「『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39)請注意,我們之所以蒙基督看顧保守,這恩典必先由父施賜、、、、、『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約6:44)」(III‧22‧7)
一個人要信主才能得救。
一個願意信主的人,上帝絕不拒絕。
但是,一個沒有蒙神揀選、蒙上帝賜他恩典的人,會去主耶穌那裡嗎?會願意信主嗎?
在加爾文的觀念裡,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這個人根本就不可能會願意悔改。
這也是加爾文主義五要點中第一點『全然的墮落』的教義。
另外,在這裡,我們一樣無法得知加爾文說這是積極預定,還是消極預定。
三、加爾文主張上帝積極遺棄?
1.「許多人為要護衛對神的指責,因此他們雖接受預定論,卻否認有被棄絕的人。這實在既幼稚又愚蠢,若無棄絕,就不會有揀選、、、、凡上帝所不揀選的,就是祂所棄絕的」(III‧23‧1)
2.「保羅說過,『上帝興起法老』、『祂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等於說,上帝奧秘的安排,乃是叫人心剛硬的原因。對這一點,我同意奧古斯丁所說的,當上帝要使豺狼變成綿羊時,祂就運用恩典的強大影響來制服他們剛硬的心,把他們改變過來。因此,那頑固之人的不被改變,是因為上帝沒有施展祂更大的恩典能力。倘若祂願意運用那恩典的話,祂是可以隨意運用的」(III‧23‧1)
在這裡,一樣的,我們可以確定加爾文是主張『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嗎?
看見那種『消極遺棄』的意味了嗎?
「上帝不揀選的,就是上帝遺棄的」。(上帝不是主動揀選一些人,把他們丟進地獄,而是上帝只主動揀選一些人帶進天堂,其他人上帝就留下他們,這就是上帝遺棄)
「當上帝要使豺狼變成綿羊時,祂就運用恩典的強大影響來制服他們剛硬的心,把他們改變過來。因此,那頑固之人的不被改變,是因為上帝沒有施展祂更大的恩典能力」(上帝要使壞人變好,上帝就會主動施行恩典感化。壞人沒有變好,不是上帝主動使他們變壞,而是他們自己本來就是壞人,上帝沒給他們恩典讓他們變好而已」
四、在『全然敗壞』的教義下,加爾文主張『積極遺棄』嗎?
1.「倘若有人攻擊我們,問我們為什麼上帝預先規定了一些人的滅亡,這些人為出生,焉能犯甚麼當受死刑的罪?、、、、因為我們都為罪所敗壞,都必為神所厭棄。、、、倘若一切上帝所預定滅亡的人,按照他們本來情況,就是當受死罪的,那麼他們之遭受滅亡,有甚麼可抱怨的呢?、、、、若是所有的人都是從敗壞中出來的,他們被定罪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倘若祂永恆的旨意是要判定他們滅亡,而這滅亡,不管他們願否承受,是合乎他們本性的自然趨向的,他們就不要埋怨上帝不公道」(III‧23‧3)
2.「『你這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裡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羅9:20-21)」(III‧23‧4)
在這裡,我們看見加爾文主張的,是『積極遺棄』,還是『消極遺棄』?
是本來有好人要上天堂,上帝把他們硬丟進地獄?
還是所有的人都是壞人,本來就都要下地獄,上帝只是任憑他們下地獄?
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團墮落的泥,從這裡面揀選出一些做貴重器皿;
還是本來就有人不是墮落的泥,而是尊貴的泥,窯匠硬將尊貴的泥做成卑賤的器皿?
加爾文的意思還不清楚嗎?
五、有那種上帝遺棄,可是卻願意悔改信主的人嗎?
1.「他們說神所預定受滅亡的人,若以無罪、正直的生活,想在神面前蒙悅納,都是徒然的。這是更大的褻瀆。他們這樣說,明顯是無恥的謊言,因為過正直生活的努力,唯獨來自上帝的揀選。因為神一切所遺棄的人,、、、不管怎樣都會不斷地犯罪激怒神」(III‧23‧12)
2.第二十四章標題:揀選由神的呼召而證實,被棄絕者的滅亡是自己所招致
3.「(選民)當他們未為那最高牧者召集在一起時,他們迷失在曠野中,與別人沒有甚麼不同,只是他們因上帝特別恩慈的保護,未至墜入永死的深淵。所以,若是你注意觀察,你就會見到被揀選者有那全人類所有的敗壞」(III‧24‧10)
4.「我們曾申明過,一切人都應當滅亡,只因為神的恩典,才能有蒙拯救的人」(III‧24‧12)
5.「那麼,祂為什麼施恩給這人,而略過另一人呢?、、、上帝能夠把惡人的意志改變為善良的,因為祂無所不能。祂能夠這樣做,那麼,祂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只因為祂不願意做。若問為什麼祂不願意做,那就只有祂自己才知道」(III‧24‧13)
6.「主雖能改變他們的心,使之柔和,卻仍讓他們心中剛硬,這是因為祂不可改變的旨意已預定了他們的滅亡」(III‧24‧14)
7.「『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約12:37-38)。、、、神的恩典對人沒有吸引力,除非聖靈使這恩典在人心中發出芬芳。、、、福音的傳播有時使人觸怒,有時使人藐視,只有那蒙召的人欣賞領受」(III‧24‧14)
8.「我能肯定的說,除非神先動工,否則沒有人會來到神面前」(III‧24‧16)
9.「祂的應許乃是要對一切願意並追求祂的人施賜憐憫,可是除了那些祂所啟悟的人,沒有人願意追求祂。而那些祂所啟悟的人,就是祂預定拯救的人。、、、虔敬的人得著福音所應許的效驗,而不虔敬的人卻得不著絲毫益處。而神的光明啟迪,正是因永恆的揀選而預定了的」(III‧24‧17)
看見加爾文的主張了嗎?
遺棄論,是建立在加爾文主義五要點第一點『全然的墮落』上面的。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信主,因為所有人都墮落了、死亡了,死到沒有能力信主了。
所有人,罪都已經定了、都該下地獄去了。
除非上帝先給人恩典,否則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信主。
在這種情形下,我實在不知道怎麼還一直主張加爾文說『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
加爾文自己已經清清楚楚表明,根本沒有這種人!
『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這話是對的,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者確實是這樣主張的;
但這話的後半部『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是錯誤的,因為加爾文和加爾文主義都認為根本沒有這種人。
綜觀以上,我們能得出加爾文主張『神若預定一個人不能得救,他就一定不能得救,即使他願意悔改,神也不會救他』這種積極遺棄的說法嗎?
當加爾文明明就不是主張積極遺棄,我們卻硬要說他主張積極遺棄,這樣是不正確的。
我要再強調一次:
加爾文自己講的是消極遺棄,絕對多數加爾文主義者也主張消極遺棄。
所以,請不要再把加爾文明明沒有主張的東西,硬套到他的頭上去。
另外,我也可以請大家自己去翻閱改革宗、歸正神學的大神學家所寫的書,還可以去看所有正式的歸正神學信條,
到現在,我還沒見到有哪些是在講『積極遺棄』的。
當幾乎所有重要歸正神學的神學家,以及正式的信條都在講『消極遺棄』時,為什麼硬要將積極遺棄這種觀念,套到加爾文以及加爾文主義身上去呢?
小小羊
﹡﹡﹡﹡﹡﹡﹡回應本文前請先按此 ﹡﹡﹡﹡﹡﹡﹡
上帝沒有一個時刻是不榮耀的上帝,罪人也沒有一個時刻不是罪人。
罪人活在永恆界是不是就是義人?
不是。
是不是義人不是因為是不是被神帶領到永恆就除去了罪,
在神的永恆的屬性裏面是因為本有神的形像可以與神相連,
因此重點是神榮耀的形像而不是罪人在哪裏。
神問亞當說人啊你在哪裏?
亞當不能因為相信他在永恆裏就無罪,
神豈不也在永恆裏?
不是神也在永恆裏,
而是人原來不在永恆裏,
所以罪是不是可以存到永恆不是因為罪人是不是在永恆,
罪人本來就不在永恆了,
只有神是不是許可罪在永恆的問題,
沒有人是不是選擇要不要罪永遠存在的問題。
神的許可和任憑豈不也是在祂自己的主權之下?
是的,
神的許可和任憑至少不會超越祂的主權,
沒有罪的權勢可以勝過神的主權,
但是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
故此神使人因為私慾的迷惑而誤認為罪已經得勝這也是有可能的事。
這裏我們還是看見在神許可和任憑之上仍然有神的至高無上的旨意,
我們不能將神的旨意拆解成為幾個部份,
然後說我們是降服在這個部份而不是那個部份,
後現代好像很有智慧的解構了使人不能真知的疑點,
卻是在本質上出於因為無知而導致的精神渙散,
後現代的講臺還好意思攻擊真理講臺的歸正精神,
我認為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應該感覺羞愧之處。
我們不是要以自義批判神的公義又拆解神的旨意,
我們是因為認識自己的不義而臣服在神的旨意之下認識神的公義,
這樣才可以說基督是主是王,
除此之外基督作王就是在滿足門徒的私慾,
奧古斯丁最大的發現就是明白認識他原來是不認識基督,
因為神沒有離棄他,
他才知道他信的是誰,
從此才更多認識基督。
神對於罪人的愛是我們不能藉著墮落的理性明白,
神對於罪的公義的憤怒也不是理性墮落的人可以承擔,
法官要審判罪人行出公義,
只有唯一的路可以走,
就是承認上帝至高無上的主權,
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被救贖,
除此之外一個國家的最高法院可能是最亵渎神的場所,
法庭最莊嚴肅穆的廳院迴廊代表的可能是最大的嘲諷。
罪人活在永恆界是不是就是義人?
不是。
是不是義人不是因為是不是被神帶領到永恆就除去了罪,
在神的永恆的屬性裏面是因為本有神的形像可以與神相連,
因此重點是神榮耀的形像而不是罪人在哪裏。
神問亞當說人啊你在哪裏?
亞當不能因為相信他在永恆裏就無罪,
神豈不也在永恆裏?
不是神也在永恆裏,
而是人原來不在永恆裏,
所以罪是不是可以存到永恆不是因為罪人是不是在永恆,
罪人本來就不在永恆了,
只有神是不是許可罪在永恆的問題,
沒有人是不是選擇要不要罪永遠存在的問題。
神的許可和任憑豈不也是在祂自己的主權之下?
是的,
神的許可和任憑至少不會超越祂的主權,
沒有罪的權勢可以勝過神的主權,
但是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
故此神使人因為私慾的迷惑而誤認為罪已經得勝這也是有可能的事。
這裏我們還是看見在神許可和任憑之上仍然有神的至高無上的旨意,
我們不能將神的旨意拆解成為幾個部份,
然後說我們是降服在這個部份而不是那個部份,
後現代好像很有智慧的解構了使人不能真知的疑點,
卻是在本質上出於因為無知而導致的精神渙散,
後現代的講臺還好意思攻擊真理講臺的歸正精神,
我認為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應該感覺羞愧之處。
我們不是要以自義批判神的公義又拆解神的旨意,
我們是因為認識自己的不義而臣服在神的旨意之下認識神的公義,
這樣才可以說基督是主是王,
除此之外基督作王就是在滿足門徒的私慾,
奧古斯丁最大的發現就是明白認識他原來是不認識基督,
因為神沒有離棄他,
他才知道他信的是誰,
從此才更多認識基督。
神對於罪人的愛是我們不能藉著墮落的理性明白,
神對於罪的公義的憤怒也不是理性墮落的人可以承擔,
法官要審判罪人行出公義,
只有唯一的路可以走,
就是承認上帝至高無上的主權,
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被救贖,
除此之外一個國家的最高法院可能是最亵渎神的場所,
法庭最莊嚴肅穆的廳院迴廊代表的可能是最大的嘲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