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大家有空時,能為我代禱。
最近一直在寫作一系列關於預定論(歸正神學)的議題。
越寫越發現上帝奧秘是何等艱深,又是何等完美,也越清楚我們所傳所講的確是正確的真理。
我們所講的,是有聖經依據,而且反對者駁不倒,可以通過全本聖經檢驗的。


但是,原本以為自己懂一些,結果,越寫才越發現自己懂的實在很少。
越寫越發現自己過去沒想過的問題,會在寫作時、閱讀時冒出來。
如何正確理解這些經文?
如何正確解通反合性經文(paradox)?
如何清楚而條理分明將這些道理介紹出來?
如何有效且有力駁斥反對者的意見?


請大家在禱告中紀念我,求主賜我智慧,能更清楚祂的真理;
也求主賜我力量,能將這些真理正確傳揚出來。

小小羊
對於聖經我不懂,對於我的禱告我也不知道上帝到底會不會垂聽.
而我知道來到這裡.你以及其他同工的文章與回答給了我許多正確的神學觀念.
我想我能做的只是透過簡單的回應來感謝你.
謝謝.
希望你的寫作順利也求主賜你力量.
| 檢舉 | Posted by 森 at 2007年11月6日 21:47

我覺得越知道自己的無知才會瞭解到神的大能

看了路加福音13章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最近幾天有一種感覺 我的焦點在那 神的國和神的義
耶穌基督是值得我發自內心稱頌的
| 檢舉 | Posted by 疑惑 at 2007年11月6日 22:36

為了主的真道能被廣傳開去
現在我也開始預備講章,希望身邊的弟兄姊妹能得著益處
實在明白當中的難處與乏力感.因為上帝的道是何等艱深

但很感恩地,在唐牧師的講道中,小某得著一點點的安慰
http://www.goodtv.tv/wmvbox.php?filename=UH019
盼望我們也學習唐牧師的情懷,以堅固我們的心志

願我們也有風和火的記號,去事奉我們的主我們的神
| 檢舉 | Posted by Chris仔 at 2007年11月7日 11:26

主阿:
求您紀念小小羊,賜下勇氣與智慧,求您憐憫與我一樣的
初信者,一開始就能行在正確的道路上;學習思考聖經的
話和與您的關係是在正確的道路上, 求您保守小小羊園
地,賜下祝福與恩典,保守小小羊寫作順利. 奉主耶穌的
名求 阿們
| 檢舉 | Posted by 梅 at 2007年11月7日 13:18
我一直都受到歸正神學的影響,相信加爾文的五點(TULIP)。但其中讓我最過不去的,還是有限的贖罪。理智上我可以理解誰得救,誰不得救完全是神的主權,早在創世之前就被神預定了。但有一些明顯的經文卻也是不該忽視的。其中我覺得最難解的是: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約翰一書2:2)

“普天下的”希臘文(holos)確實是:所有的, 全部的, 完全的。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提摩太前書2:4~6)

這裡的“萬人”希臘文(pas)確實是每一個人的意思。
把它們解成萬族,是有一些勉強。似乎是爲了合理解釋“有限的贖罪”,如果說:“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只是願意萬族得救,不是所有人,似乎超出經文原意所加上的解釋。

能不能不規避這兩節經文,萬人就萬人,普天下人就普天下人。而是提高神學的高度,合理解釋神的預定,與為萬人贖罪。這兩者皆是聖經明文支持的,都是神的心意。這表面的矛盾能調和嗎?
請小小羊多思考。
| 檢舉 | Posted by 阿斗 at 2007年11月10日 00:45
阿斗您好:
其實不只是您,還有很多人對TULIP五點裡面的『限定的救贖』信不下去,結果變成四點加爾文主義者。

事實上,『限定的救贖』教義,是歸正神學裡面最難令人接受的觀念。
但是,如果不能接受,這表示對其他四點一定有誤解,才會覺得無法接受。

以我目前的寫作計畫而言,是詳細介紹這五點。
可是,已經發表了很多篇文章,到目前為止,都還在第一點『全然的墮落』、『自由意志』裡面而已,連第二點『揀選』都還沒談到,那當然就不用提第三點『限定的救贖』了。
所以,詳細的關於『願意萬人得救』的經文分析,要等到比較久以後才會進入寫作回答裡去。

暫時,我只能稍微點一下:
這種經文的『上帝願意』,這種算上帝哪類的旨意?
請參閱『關於上帝旨意的一些分類』一文還有文章裡面的每一篇回應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2846395.html

重點很簡單:
1.如果認為是『上帝命令的旨意』,那麼,為什麼不是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得救?是上帝無能嗎?
2.如果認為是『上帝性情的旨意』,那麼,是可以解釋成『每一個人』,但是,上帝這種性情的旨意的解法,馬上就會讓阿民念式的經文用法力道大幅減弱。
不管解成哪一種解法,都對阿民念主義不利,而對加爾文主義有力。

暫時,這問題就此打住,以後我發表正式文章時,會再詳解。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10日 09:52
「阿斗」網友提出的約翰一書2章2節及提摩太前書2章4~6節,小弟也查考了一下希臘原文。小弟的想法如下,但是否正確合理,尚需各位兄姊弟妹不吝指正。


小弟覺得,約翰一書2章2節的關鍵詞「普天下人」,關鍵字除了G3650「普」以外,尚須查考G2889「天下人」到底是什麼「人」。小弟查考G2889後,發現G2889可指特殊族群(猶太人vs外邦人、信vs不信之人)。

所以,G2889「天下人」也可以被解釋為「天下蒙揀選之人」。


而提摩太前書2章4~6節中,關鍵字有G3956「萬」及G444「人」。其中G3956「萬」,可指所有之單一個人,但也可指所有族群之中的某些人;而G444「人」在複數辭可指民族或種族。

所以綜合來說, G3956及G444在提摩太前書2章4~6節也可被解釋為「萬邦萬族之中蒙揀選之人」。


**小小羊代蒙恩罪人補充說明:
(希臘原文傳送不上去,所以所有希臘文及英文之字典解釋請自行參考http://bible.fhl.net/)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1日 14:46

約翰一書2章2節
(而且) 他 為 我們的罪 作了 挽回祭,
不是 單 為 我們的 罪,也是 為 普 天下人{world} [的罪]。

提摩太前書 2:4
他{who} 願意 萬{all} 人 得救,明白 真道。

提摩太前書 2:6
他{the} 捨 自己 作萬人的{for all, 為 萬人 作} 贖價,到了 (它的) 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 小弟查考G2889後,發現G2889可指特殊族群(猶太人vs外邦人、信vs不信之人)。
> G3956「萬」,可指所有之單一個人,但也可指所有族群之中的某些人

普-天下﹐萬人{所有人}﹐都是字面的意思。
如何推論出這幾節是指揀選的人﹐需要提出依據。

2889 kosmos 就是世界﹐宇宙﹐
3956 pas 就是全部﹐所有﹐每一個﹐
這兩個字沒有什麼其他的特殊意思﹐即使有﹐也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所以G2889 "絕不可能" 指特殊族群﹐G3956「萬」 "絕不可能" 指所有族群之中的某些人。

以下的 kosmos 是指有限的天下﹐小型天下。
.. 創 41:56 當時饑荒遍滿天下,約瑟開了各處的倉,糶糧給埃及人;在埃及地饑荒甚大。
.. 王下 19:19 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神!
.. 路 2:1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
.. 徒 11:28 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

普天下﹐可以勉強說是﹐天國裏的人。羅 11:15 也有類似的用法。
.. 羅 11:15 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

但是﹐福音要傳遍天下﹐難道是指單指傳給屬神的人嗎﹖
.. 太 24:14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提前 2:1 則否定了「2:4,6 乃是指某些人」的說法。
.. 提摩太前書 2: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12日 12:37

以下資料全部來自Thayer\'s Greek Definitions


G2889
kosmos
Thayer Definition:
1. an apt and harmonious arrangement or constitution, order, government
2. ornament, decoration, adornment, i.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ars, ‘the heavenly hosts’, as the ornament of the heavens. 1Pe3:3
3. the world, the universe
4. the circle of the earth, the earth
5. the inhabitants of the earth, men, the human family
6. the ungodly multitude; the whole mass of men alienated from God, and therefore hostile to the cause of Christ
7. world affairs, the aggregate of things earthly
7a. the whole circle of earthly goods, endowments riches, advantages, pleasures, etc, which although hollow and frail and fleeting, stir desire, seduce from God and are obstacles to the cause of Christ
8. any aggregate or general collection of particulars of any sort
8a. the Gentiles as contrasted to the Jews (Rom11:12 etc)
8b. of believers only, Joh1:29; Joh3:16; Joh3:17; Joh6:33; Joh12:47 1Co4:9; 2Co5:19
Part of Speech: noun masculine
A Related Word by Thayer’s/Strong’s Number: probably from the base of G2865
Citing in TDNT: 3:868, 459
第8項說明G2889可以用在某一特殊族群內之所有個體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2日 21:18

以下資料全部來自Thayer\'s Greek Definitions

G3956
pas
Thayer Definition:
1. individually
1a. each, every, any, all, the whole, everyone, all things,everything
2. collectively
2a. some of all types
Part of Speech: adjective
A Related Word by Thayer’s/Strong’s Number: including all the forms of declension
Citing in TDNT: 5:886, 795
第2a項說明G2889可以用在指稱每一個族群都包括在內,但各個族群內可以只是部分個體。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2日 21:19

以下資料全部來自Thayer\'s Greek Definitions

G444
anthropos
Thayer Definition:
1. a human being, whether male or female (文字太長無法上傳,所以1a-1g恕刪。)
2. indefinitely, someone, a man, one
3. in the plural, people
4. joined with other words, merchantman
Part of Speech: noun masculine
A Related Word by Thayer’s/Strong’s Number: from G435 and ops (the countenance, from G3700); man-faced, i.e. a human being
Citing in TDNT: 1:364, 59
第3項說明G444用於複數形式時,可以指民族或種族。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2日 21:23
我巴不得加爾文的五點都能有強而有力經文支持,爲了與支持四點的人辯論這“有限的救贖”,我是搜羅了一些系統神學的書。也為這問題與人辯得面紅耳赤。但退下來細心想一想,其中感到最弱的,就是這兩節。

題目一:萬人是指所有人,還是萬族?
我把新約中有關萬(pas)人(anthropos)的經文列出來:
約 2:24 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
約 12:32 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徒 1:24 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
徒 17: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徒 17:31 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徒 22:15 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他作見證。
林前 13: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西 1:23 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這福音就是你們所聽過的,也是傳與普天下萬人(原文是凡受造的)聽的,我保羅也作了這福音的執事。
提前 2: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提前 2:4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提前 2:6 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提前 4:10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似乎其他的經文都是指所有人,而不是有限的一群人,那單把:(提前 2:6,提前4:10)解成萬族,是不是有些勉強。

題目二:如果我退讓一步,就算是所有人好了,“有限的救贖”能不能繼續成立呢?

提前 2:4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彼後 3:9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我們可以說「願意」每一個人悔改是神的心願。他愛世上每一個人。但神也有另一個心意,就是揀選特定的一群相信的人,為他們贖罪,保證他們一定得救。
這個心意、與愛世人的心意同時成立。當兩者不能兼得時,會以確保特定揀選的人的救為優先。也就是說:神「願意」,並不表代一定要照著祂的「願意」去做。神的心不喜悅惡人死亡,但另一方面,神又因他的憐憫,揀選出一些人拯救,但對於其他犯罪而不悔改的人,神是先是忍耐寬容等待他們悔改,最後任憑他們受到應得的懲罰。也因為如此,我們傳福音的對象是向著萬人,因為我們知道神明確的心異是愛萬人,但我們無法猜測神隱藏的心意,到底是誰蒙揀選。有一點我們可以很確定救是,凡真信的都是神揀選的。這不是把得救的主權讓人來決定,還是神。我們只是事後才得知神揀選的心意。神是早就預定了。

這個說法解釋了大部份的對“有限的救贖”不利的經文。但是對於這兩節。(提前 2:6)(約翰一書2:2)。説服力還是不夠。因為這兩節太清楚了。“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是爲萬人贖罪,不單是願萬人悔改。我真願意找到一套解法,不忽略字面,又能圓滿解釋神的主權。如有先進願意指導,感激不盡。
| 檢舉 | Posted by 阿斗 at 2007年11月13日 05:12

以下資料是來自加爾文所著聖經注釋書。雖然加爾文並未直接就希臘原文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但仍具有參考價值。小弟努力將加爾文解釋之重點寫下,但因小弟英文程度並不好,若有誤解原文之處,尚請大家指正。


約翰一書2章2節「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被加爾文解釋為「普天下蒙揀選之人的罪」,而不是「所有人的罪」。


而提摩太前書2章1節「要為萬人懇求…..」,當然,是為「所有人懇求」;但是加爾文認為保羅在此的重點在於「要為各類人懇求…..」,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信的與不信的、掌權的與被統治的、…….等。在保羅說到要「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懇求,以及在2章7節又再強調他是奉派作「外邦人」的使徒,就可以看出保羅在此的重點。

提摩太前書2章4節「他願意萬人得救」,加爾文認為保羅在此的重點在於「沒有人因種族或身分地位,而被排除在福音之外」。

提摩太前書2章6節「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加爾文在此似乎將「萬人」解為「萬族」,並再次強調神在揀選次序之主權 — 先揀選猶太人民族,再來是萬邦萬國萬民。



(1 John 2:2) And2532 he846 is2076 the propitiation2434 for4012 our2257 sins:266 and1161 not3756 for4012 ours2251 only,3440 but235 also2532 for4012 the sins of the3588 whole3650 world.2889

He added this for the sake of amplifying, in order that the faithful might be assured that the expiation made by Christ, extends to all who by faith embrace the gospel.
Here a question may be raised, how have the sins of the whole world been expiated? I pass by the dotages of the fanatics, who under this pretense extend salvation to all the reprobate, and therefore to Satan himself. Such a monstrous thing deserves no refutation. They who seek to avoid this absurdity, have said that Christ suffered sufficiently for the whole world, but efficiently only for the elect. This solution has commonly prevailed in the schools. Though then I allow that what has been said is true, yet I deny that it is suitable to this passage; for the design of John was no other than to make this benefit common to the whole Church. Then under the word all or whole, he does not include the reprobate, but designates those who should believe as well as those who were then scattered through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For then is really made evident, as it is meet, the grace of Christ, when it is declared to be the only tru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THE ARGUMENT ON THE FIRST EPISTLE TO TIMOTHY
In the second chapter, he enjoins that public prayers be offered to God for all men, and especially for princes and magistrates; and here, in passing, he likewise makes a remark on the advantage which the world derives from civil government. He then mentions the reason why we ought to pray for all men; namely, that God, by exhibiting to all the gospel and Christ the Mediator, shews that he wishes all men to be saved; and he likewise confirms this statement by his own apostleship, which was specially appointed to the Gentiles. Next, he invites all men, whatever may be their country or place of abode, to pray to God; and takes occasion for inculcating that modesty and subjection which females ought to maintain in the holy assembly.



(1 Timothy 2:1) I exhort3870 therefore,3767 that, first4412 of all,3956 supplications,1162 prayers,4335 intercessions,1783 and giving of thanks,2169 be made4160 for5228 all3956 men;444

………………..First, he speaks of public prayers, which he enjoins to be offered, not only for believers, but for all mankind. Some might reason thus with themselves: “Why should we be anxious about the salvation of unbelievers, with whom we have no connection? Is it not enough, if we, who are brethren, pray mutually for our brethren, and recommend to God the whole of his Church? for w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trangers.” This perverse view Paul meets, and enjoins the Ephesians to include in their prayers all men, and not to limit them to the body of the Church. ………………….

………………..But not to dwell longer than is proper on a matter that is not essential, Paul, in my own opinion, simply enjoins that, whenever public prayers are offered, petitions and supplications should be made for all men, even for those who at present are not at all related to us. And yet this heaping up of words is not superfluous; but Paul appears to me purposely to join together three terms for the same purpose, in order to recommend more warmly, and urge more strongly, earnest and constant prayer. We know now sluggish we are in this religious duty; and therefore we need not wonder if, for the purpose of arousing us to it, the Holy Spirit, by the mouth of Paul, employs various excitements. ………………….



(1 Timothy 2:4) Who3739 will2309 have all3956 men444 to be saved,4982 and2532 to come2064 unto1519 the knowledge1922 of the truth.225

……………………..Lastly, he demonstrates that God has at heart the salvation of all, because he invites all to the acknowledgment of his truth. This belongs to that kind of argument in which the cause is: proved from the effect; for, if
“the gospel is the power of God for salvation to every one that believeth,” (Romans 1:16,)
it is certain that all those to whom the gospel is addressed are invited to the hope of eternal life. In short, as the calling is a proof of the secret election, so they whom God makes partakers of his gospel are admitted by him to possess salvation; because the gospel reveals to us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which is a sure entrance into life.
Hence we see the childish folly of those who represent this passage to be opposed to predestination. “If God” say they, “wishes all men indiscriminately to be saved, it is false that some are predestined by his eternal purpose to salvation, and others to perdition.” They might have had some ground for saying this, if Paul were speaking here about individual men; although even then we should not have wanted the means of replying to their argument; for, although the: will of God ought not to be judged from his secret decrees, when he reveals them to us by outward signs, yet it does not therefore follow that he has not determined with himself what he intends to do as to every individual man.
But I say nothing on that subject, because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passage; for the Apostle simply means, that there is no people and no rank in the world that is excluded from salvation; because God wishes that the gospel should be proclaimed to all without exception. Now the preaching of the gospel gives life; and hence he justly concludes that God invites all equally to partake salvation. But the present discourse relates to classes of men, and not to individual persons; for his sole object is, to include in this number princes and foreign nations. That God wishes the doctrine of salvation to be enjoyed by them as well as others, is evident from the passages already quoted, and from other passages of a similar nature. Not without good reason was it said, “Now, kings, understand,” and again, in the same Psalm,
“I will give thee the Gentiles for an inheritance, and the ends of the earth for a possession.” (Psalm 2:8-10.)
In a word, Paul intended to shew that it is our duty to consider, not what kind of persons the princes at that time were, but what God wished them to be. Now the duty arising: out of that love which we owe to our neighbor is, to be solicitous and to do our endeavor for the salvation of all whom God includes in his calling, and to testify this by godly prayers.
With the same view does he call God our Savior; for whence do we obtain salvation but from the undeserved kindness of God? Now the same God who has already made us partakers of salvation may sometime extend his grace to them also. He who hath already drawn us to him may draw them along with us. The Apostle takes for granted that God will do so, because it had been thus foretold by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rophets, concerning all ranks and all nations.



(1 Timothy 2:6) Who gave1325 himself1438 a ransom487 for5228 all,3956 to be testified3142 in due2398 time.2540

The phrase, for all, which the Apostle had used, might have given rise to the question, “Why then had God chosen a peculiar people, if he revealed himself as a reconciled Father to all without distinction, and if the one redemption through Christ was common to all?” He cuts off all ground for that question, by referring to the purpose of God the season for revealing his grace. For if we are not astonished that in winter, the trees are stripped of their foliage, the field are covered with snow, and the meadows are stiff with frost, and that, by the genial warmth of spring, what appeared for a time to be dead, begins to revive, because God appointed the seasons to follow in succession; why should we not allow the same authority to his providence in other: matters? Shall we accuse God of instability, because he brings forward, at the proper time, what he had always determined, and settled in his own mind?
Accordingly, although it came upon the world suddenly and was altogether unexpected, that Christ was revealed as a Redeemer to Jews and Gentiles, without distinction; let as not think that it was sudden with respect to God but, on the contrary, let us learn to subject all our sense to his wonderful providence. The consequence will be, that there will be nothing that comes from him which shall not appear to us to be highly seasonable. On that account this admonition frequently occurs in the writings of Paul and especially when he treats of the calling of the Gentiles, by which, at that time, on account of its novelty, many persons were startled and almost confounded. They who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is solution, that God, by his hidden wisdom, arranged the succession of the seasons, will one day feel, that, at the time when they think that he was idle, he was framing a hell for inquisitive persons.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3日 09:32

致蒙恩罪人﹐

加爾文的解釋是以神學改變字義﹐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解釋。比如﹐(1)如何知道世界與萬人已經從普通字意轉變成為特殊字意﹖否則﹐如何解釋 羅 3:23 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難道只有被揀選的人才犯罪嗎﹖

> 8b. of believers only, Joh1:29; Joh3:16; Joh3:17; Joh6:33; Joh12:47 1Co4:9; 2Co5:19

(2)如何解決上下文因此所造成的衝突﹖
引用約翰福音 3:16,17﹐但是到了 3:19 「世人...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就與 3:16 「不是要定世人的罪」矛盾。

司布真的解釋把「整個地方的人」當作「整個地方的所有人」﹐「整個地方裏每個角落的人」。但是我可以解釋作「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的人」。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13日 12:11

致Big﹐

事實上,在這個討論串出現以前,
小弟也一直被約翰一書2章2節及提摩太前書2章4~6節兩處經文困擾著。
非常感謝您的解說,有助釐清小弟的觀念;
但仍有一些地方須向您請教:

您解釋作「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的人」,指的是
A. 「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內的某些人」,亦或是
B. 「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內的每個人」?

在聖經內其他各處經文出現時,您的解釋(不論是A或B)都相同不變嗎?

如果不同,如何單純以原始希臘原文文意判斷,而不牽涉神學立場,來判斷何處經文用A解釋,何處經文用B解釋?

如何單純以原始希臘原文文意判斷,而不牽涉神學立場,來說明約翰一書2章2節及提摩太前書2章4~6節兩處經文,並不能用來支持普救論之異端思想?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3日 14:31
事實上,蒙恩罪人已經點出一個大焦點:
面對聖經中的All、萬人這類詞彙,我們該如何選擇哪些部分解成限定式,哪些部分解釋成全面式?

這也正是歸正神學的立場:
先抓住聖經整體的原則,再來解個別的經文。
因為,我們都會同意,我們解一句經文時,確實會受到我們原本立場(或神學觀念)的影響。

但是,我也必須指出,有些經文,真的不能太硬凹。
加爾文的某些解經解法比較不被認同,就是因為真的讓人感覺太用神學來強解某些聖經字義。
可是,這樣的缺點,無損於他歸納出許多聖經重要總原則的偉大。
而且,這些太過牽強的解法,在後世的改革宗眾多聖徒的努力裡,已經有相當良好的解經成果:一方面兼顧了聖經總原則,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比較合理而不牽強的解法。

由於這是我未來寫作將會詳細解釋的部分,所以我還是只簡單提醒一下即可:
1.耶穌基督來世上的救贖大功,是真的『保證可以救出一些人類』,還是只給人類『提供一個被救的可能性』而已?

2.如果只提供一個被救的可能性,那表示真的可能會沒有半個人被救,不是嗎?
換言之,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功,可能都用不出來、救不出任何一個人?

3.耶穌的救贖大功,有沒有可能失敗?
也就是說,耶穌的救贖大功,有沒有可能結果因為沒人信,結果救不出任何一個人?

4.如果一定會有人信,結果被救贖成功,那麼,這個決定性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不管是解釋成限定式的用法,還是解釋成全面性的用法,單靠這些具有『萬人』、『all』之類的經文,不管是加爾文主義,還是阿民念主義,都沒有人能從這樣的經文佔到便宜。
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樣的經文進行攻防,意義不大。
因為,單靠這些經文,雙方都可以提出有利的解法。
真正決勝敗的部分,都不是在這些『萬人』類的經文,而是其他能建立出總原則的經文。
換言之,我這兩篇回應提醒的那些點,才是真正決勝敗的點。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13日 19:07

在約翰福音17章, 主耶穌親自講祂為使徒和那些因使徒的話信祂的人祈求,而不為世人祈求. 不知道大家會如何解釋 這裡世人的意思?? 主耶穌是為每一個生在世上的人祈求,還是只為特定的對象祈求??
約翰福音
17:9 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
17:20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
| 檢舉 | Posted by Vincent at 2007年11月14日 00:11
我同意小小羊所說的,五點、四點加爾文所爭議問題的關鍵在於:“基督的贖罪與得救是緊密不可分的,一但付出贖價,救恩就必然成就;還是基督的贖罪只是提供一個得救的機會,不信的人可以拒絕恩典而得不到。”

我找出新約中有關贖罪的經文: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3:22~26)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3~4)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0~32)

基督既為我們受(原文是成)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3:13~14)

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弗1:5~7)

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西1:13~14)

他為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2:14)

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9:15)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2~14)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來10:26)

從上面經文發現除開(提前2:4)先不看,其他經文中贖罪直接與信連在一起。也就是基督的贖罪是對信他的人講的,對不信者是不生效的。而且一但付出贖罪代價,救恩就必然成就。被贖的子民,過犯得以赦免、得稱爲義、得成聖、得兒子的名分、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從沒有一句經文暗示,被贖的人最後會因不信不得救的。而這批得救的人就是神所預定拯救的人。希伯來書中說:“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這些人不是真信者,不在神預定當中。

從這樣的原則下來看:(提前2:4)可能容易理解些。保羅勸勉提摩太向外邦人傳道,對與逼迫他們的外邦政權,保羅期望提摩太為他們得救代求,因為站在人的立場,不知道誰是神所預定拯救的。所有的人都可能相信福音,都是傳福音的對象。保羅希望他:“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這些都沒問題。神確實愛這些人。

“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神在世人與他中間設立了中保,就是基督。在這樣的前後文的語氣下,理解下面的經文:“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可不可能這裏的萬人是特指外邦人中的那些傳福音的對象,他們還沒有聽聞福音還沒有相信,但是傳福音的角度來看,都可能因福音而得救。基督成爲神與人中間的中保,只有信的人才生效。這萬人是否可以因前後文的語氣加以限定呢,就是萬民中的將來會聽聞福音,而相信的人?

從後文也可以看到一些綫索:“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做法,可能當時還有很多人懷疑。他就用這句話,強調基督的福音是位萬民預備的,不管他們當中是否全部相信,福音總是要向萬民傳揚。既使大家不贊成,最後福音的果效,總會把這事證明出來是正確的。這裡的萬民是帶著一個對萬民傳福音的期待,與最後萬民之中到底是不是全部得救並無相關。

所以這裡:“萬人”是為上下文的語義所限定的。因為在這裡主要並不是談救贖,而是談傳福音。因此解為萬民之中每一個人都蒙救贖,是超出了這節經文上下文所暗示的意義。

福音的對象是對“萬民之中每一個人”,但救贖的對象是“萬民之中每一個相信的人”。這樣的解法是否更合乎神學、與解經。
| 檢舉 | Posted by 阿斗 at 2007年11月14日 03:20
『福音的對象是對“萬民之中每一個人”,但救贖的對象是“萬民之中每一個相信的人”』
正是如此!
但這樣的說法還無法解釋為何那些人會信的部分,而這是很重要的差異點。

所以,更精準的講法是:
救贖的對象是萬民之中每一個相信的人,而這些人是先蒙神揀選的人。(蒙神揀選的,那些人才會信。那些信的,就是救贖的對象)

另一種的講法就是:
『一般呼召』(普遍呼召):是對所有的人
『內在呼召』(特殊呼召)(有效呼召):只對蒙揀選得救的人才有。

一般呼召就像是福音這類,福音必須傳給每個人,不管這人是否蒙揀選。
事實上,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誰是蒙揀選的。

但是,一樣是聽到福音,為何有些人會信,有些人不會信?
這時,內在呼召就派上用場了。
只有那些福音能真正進入他內心深處、產生實質的,才會悔改信主。
而那些聽到福音之後,會有內在呼召的人,也就是那些會被聖靈重生的人。
因為他們有被聖靈重生,所以聽得下去福音。
沒有內在呼召的人,根本就不會信。
而誰決定誰能得到內在呼召,誰得不到內在呼召?
是上帝決定。
這又回到上帝先揀選,人才能相信的基本觀念裡來了。

這也正是我對於某些『萬人』這類經文,某些角度來看,似乎從阿民念式的解法來著手,同意那是指『全世界的人』,但依然堅守在歸正神學的路線裡的原因之一。
因為,真正的重點確實就在於這樣的觀念區別:
基督的贖罪與得救是緊密不可分的,一但付出贖價,救恩就必然成就;還是基督的贖罪只是提供一個得救的機會,不信的人可以拒絕恩典而得不到。”
主張前者的,是歸正神學。
主張後者的,是阿民念主義。
而很不幸的,綜觀聖經整體,我們會發現,還是歸正神學才站得住腳,可以解通其他經文,而阿民念主義對其他經文會很難解通。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14日 08:37
致蒙恩罪人,

> 您解釋作「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的人」,指的是
> A. 「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內的某些人」,亦或是
> B. 「整個地方裏每個區域內的每個人」?

「整個」修飾的是地方, 不是人; 只要廣義的「整個」地方被滿足了, 就算是「整個」地方; 我相信當時後的觀念, 省城和縣城的反應就代表整個地方的反應;

> 在聖經內其他各處經文出現時,您的解釋(不論是A或B)都相同不變嗎?

像「世界」和「所有的」的兩個字的用法很固定, 沒有太大的變化; 相對的, 男人與女人就很麻煩, 因為他們有丈夫與妻子的意思, 這個就要從上下文來分析, 從作者的風格來分析;
「」「」

> 如果不同,如何單純以原始希臘原文文意判斷,而不牽涉神學立場,來判斷何處經文用A解釋,何處經文用B解釋?

哈哈哈, 這個就點出來兩個問題, (1)許多人迷信希臘原文, 認為希臘原文可以解決問題, 其實是上下文才能夠解決問題; (2) 許多人認為 約 3:16 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其實一句經文, 幾節經文, 一段經文都不能表達全備的福音, 真正的福音書是整本聖經, 最好的注釋書就是聖經本身;

沒有神學, 就沒有解經; 沒有解經, 就沒有神學; 所以您的要求, 我做不到; 寫聖經的人, 有了神學才寫出來, 有了異象才寫出來, 文以載道; 更何況, 我相信聖經的最後定稿也是出於神的手, 以致於聖經一氣呵成, 有始有終;

> 如何單純以原始希臘原文文意判斷,而不牽涉神學立場,來說明約翰一書2章2節及提摩太前書2章4~6節兩處經文,並不能用來支持普救論之異端思想?

神賜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 要惜福; 我有能力懷疑, 但是我沒有能力立論, 這幾年來我已經投注無數的心血, 但是我有我的極限;

神學院的教育要我們用聖經攻擊雙方, 也要支持雙方, 然後再用聖經選擇我所要支持的一方; 這些事曾經做過了, 但是福音的重點不在於解答所有的答案, 而是學會敬畏神, 我的信心乃是使我學習耶穌受苦的腳蹤;

只要有聖經根據, 只要勤讀聖經, 只要不辱主名, 這樣就好;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14日 09:51

非常感謝Big您在基督裏極有耐心及愛心的教導及分享!

小弟也為了小小羊、Big、以及在此所有兄姊弟妹們感謝上帝;求主記念您們愛主的心,以及為主所做的一切。
| 檢舉 | Posted by 蒙恩罪人 at 2007年11月14日 10:27
致阿斗,

1. 新約的書信原本就是寫給信主的人, 目的在鼓舞信主的人, 所以很少會提及不信主的人;

2. 新約的書信一面倒地獨獨提信主的人, 不多著墨於不信主的人, 因此就推論耶穌的挽回祭單單為了信主的人, 這樣不是很有說服力;

3. 解經時, 因果關係中, 如何決定是目的關係(加爾文派)還是結果關係(阿米念派), 原本就是件難事;

4.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給 小小羊 的; 為什麼「特殊的呼召」就一定要對應「有限的贖罪」?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14日 11:07
特殊呼召和有限的救贖,是放在整個加爾文主義五點來一起看的,是在加爾文主義的揀選觀念下,很自然的推演。

不過,這倒無所謂。
因為有限的救贖的核心問題,是要解決一個重點:
基督的救贖,能不能『保證』有人一定會被救到?
換個方式來問,就是:
基督的救贖,是提供一個『可能』,還是提供一個『保證』?
如果認為是提供一個可能,那就是無限的救贖,屬於阿民念主義。
如果認為是提供一個保證,那就是有限的救贖,屬於加爾文主義。
雙方對此都有很有趣的論述,雙方也都同意基督的救贖有限制,但限制的重點不一樣。
哪種比較合聖經,以後我會詳細分析。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14日 11:43

> 基督的救贖,是提供一個『可能』,還是提供一個『保證』?

基督的救贖提供得救的『可能』給每一個人﹐
基督的救贖提供得救的『保證』給信耶穌的人;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15日 00:22
> 基督的救贖提供得救的『可能』給每一個人﹐
> 基督的救贖提供得救的『保證』給信耶穌的人;

這兩個命題必然要二者擇一,或是可以兼容?
同時成立矛盾嗎?我認為不矛盾。
「每一個人」包括信的與不信的;信的就是神所預定得救的,不信的不在預定之內,信的人與預定得救的人二者是不能分開、是一致的。
所以對信的人他既得了得救的可能,也實際得救了。對不信的人他只得了得救的機會,就是可能性。但過不了第二個條件。所以救恩無法臨到他。

那另一個問題:不信者有得救的可能嗎?就神永恆的預定中沒有,但對傳福音的人來說,我們不知聽福音的人最終信不信。在我們的心中所有的福音對象皆有信的可能。
這也給不信者沒有推托的藉口,機會已經給他了。

那不信者有得救的可能,是不是說有那麼一點的機率他也得救了呢?這不用擔心,他一旦信就歸入第二命題,不存在「不信者者萬一得救」的的問題。

以上的推理不知有沒有漏洞,否則這兩個命題是可以化解(提前2:4)經文與神主權的表面衝突。對我來說是沒問題了。
多謝大家的指導。
| 檢舉 | Posted by 阿斗 at 2007年11月15日 20:46
關於聖經中的『萬人』(all)這類經文,原文是pas。

我提供一句很有趣的經文給大家思考: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
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羅5:18)
這裡的『眾』人,英文是『all』,原文都是『pas』。

本句前半,大家都會同意,那是指『全世界每一個人類』。
本句後半,該如何解?
如果解成『全世界每一個人類』,那意思就是『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得救』,不是嗎?
問題是這樣做全面性的解法,會變成我們基督徒所不能接受的普救論。
大家應該會同意,這經文的後半句,是必須解成限定式的用法才合理,也就是說,必須解成『只有基督徒』,否則無法和聖經整體觀念一致。

再提醒一次我之前的提醒:
面對這類『萬人』類的經文,我們不太能直接就從經文本身做出一些支持阿民念或加爾文主義的結論。
我們必須倚賴聖經整體性的觀念,才能解釋這些經文。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23日 00:16
1. 羅5:18 沒有動詞﹐所以很難解釋。
1.a. 只能勉強參照 羅5:19 來解釋。 羅5:19 ...眾人成為罪人(過去式);...眾人也成為義了(未來式)。未來式指的事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但是還沒有發生。未來式並不保證一定會發生。

2. 羅5:18 仍然是加爾文主義的問題。阿民念主義事主張人人有機會得救。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23日 10:52
羅馬書5:18,是很出名普救論者使用的經文。
事實上,單讀這句經文,完全不看前後文、不考慮整本聖經觀念、不加入個人神學立場,只從字面來解經的話,我們幾乎只能得出一個結論:
這經文的意思,就是指『全世界所有人都會得救』。
因為,這經文是很明顯的對比性經文。
用在前半段的解法,也應該用在後半段上。
結果,直覺性的解釋,這段經文就變成普救論,即使加入過去式、未來式也一樣。
很不幸的,這是每一位基督徒,不管是加爾文還是阿民念主義,都不能接受的。

我用這經文,是要強調一個觀念:
歸正神學主張用『總原則』來解經,這是正確的。
先知道聖經的總原則,然後再來解個別經文。
否則的話,單靠單一句經文來解,很容易解出違反其他聖經觀念的解法出來。
事實上,靈恩派就很喜歡直接從字面意思解經,完全不管上下文,也不管聖經整體觀念,就是直接照字意直解,不理會字意背後的精義。

當然,我不是說研究單一經文解法不重要,事實上,這還是很重要。即使有神學立場,我們也確實不能太硬凹。
但是,事實上,我們解經時,確實無法避開神學立場。

以羅馬書5:18而言,
加爾文主義很簡單,反正就是解成:
前半用全面性解法解成『全部的人類』,後半用限定性解法解成『只有基督徒』。
因為,加爾文主義本來就是主張先有總原則,再用總原則來解個別經文。
在這種『用神學帶入解經』的原則下,本來就可以這樣解。
(其實,加入前後文以後,我們就會發現這樣解並沒什麼不對,因為羅馬書前面就已經一直在強調因信稱義:只有信耶穌的,才能得到稱義。換言之,那些沒信耶穌的,當然沒辦法被稱義得生命)

事實上,連阿民念主義的馮蔭坤教授,解釋這段經文時,也是這樣解的。他一樣主張:
前半段用全面式解法,後半段用限定式解法。

當然,也有解經書就是堅持前半段與後半段都是『全世界每一個人』。
但是這樣解的話,要如何迴避普救論的危險呢?
這時,有解經書就說:
後半段並不是指全世界每個人都得救,而是指提供一個全世界每一個人得救的可能性。
但事實上,這樣的解釋法,一樣是把個人神學主張(阿民念主義)解進去這經文裡。

當然,不管如何解,重點很簡單:
我們都反對將這經文解成普救論。

那麼,要將這經文解成非普救論,事實上,如果沒帶進個人神學立場,是很難達成的。
單以羅馬書這句經文為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加爾文主義,還是阿民念主義,都幾乎沒辦法按照字面上意思來解。硬要照字面意思來解,就會變成支持普救論。
要迴避解成普救論的危險的話,就不能不加入一些立場。

如果,連單一句經文的『眾人』(all men),都可以分成前後段來做不同範圍的解法;
如果,連這樣一句經文,都可以為了避免解成普救論,而必須帶入神學立場來解;
那我們對於聖經中那類『萬人』的經文被解成限定用法,也不是很奇怪的了。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23日 17:04
什麼是普救論﹖什麼是人神合作﹖
對 加爾文派 來說﹐「基督為每個人贖罪﹐但是每個人不都是被赦罪的」﹐這樣的論述是矛盾的。
阿米念派 的解釋是﹐基督是每個人贖罪的祭物﹐但是只有獻祭的人才能被赦罪。贖罪的祭物被神悅納了﹐但是獻祭的人在哪裡﹖

我不是阿米念派﹐但是我發現兩個問題﹕

1. 加爾文派 攻擊 阿米念派 時﹐所使用的經文不夠說服力。也就是說﹐那些經文我也可以用來支持 阿米念派。

2. 加爾文派 解釋 阿米念派 時﹐把 阿米念派 侷限在一個框架裡面。
2.a. 在網路上﹐我找不到 阿米念派 自我陳述的文章。多半是 加爾文派 攻擊 阿米念派 的文章。就我找到的資料﹐定 阿米念 為異端的會議﹐也沒有給 阿米念 解釋的機會。
2.b. 如果從 自由意志 來解釋聖經﹐我認為可以解釋得通。即使讓 自由意志 與 神的主權﹐神的預定 來對話﹐我認為也不會矛盾。--我在 oursweb 曾舉過些例子﹐但是 小小羊 把我列為自由意志主義的修正派。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23日 20:08
我們不易找到阿民念派自我陳述的文章,這並不奇怪。
因為,他們本身在歷史上並沒有產生具體的大型信條。
也就是說,他們本身沒有產生比較完整系統性的神學體系,而只有一些零散的觀念。

我們能精確陳述什麼是阿民念派的神學主張嗎?
很難。
我們只能依據一些被提出過的觀念,而那些觀念是比較以人的自由意志為主體,和加爾文主義的觀念不同的這類東西而已。

其實,當我們批判阿民念的觀念時,我們只能籠統說那些是屬於阿民念罷了。
除非阿民念有大型系統化的『官方聲明』(如信條)出來,否則我們是不可能具體說出他們的主張的。
阿民念方面比較具體的,就是當初會議時他們提出的那五點。
加爾文主義批判阿民念主義的內容,也多半針對他們提出的那五點在進行批判。

不過,即使批判的並不是真正阿民念主義,這也無妨。
不管那些觀念是不是真正阿民念主義者的觀念,反正我們依據歸正神學就可以批判那些觀念的錯誤。

從自由意志來解釋聖經能否解得通,這不是一人、二人說了就算,而是要經過歷史檢驗眾多人說了才算。
很多觀念,其實在歷史裡,都會被發現不合聖經。
而很多合聖經的觀念,在歷史裡,也常會一次又一次經得起檢驗。

我們這園地,並不是用來作為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的討論區。
我們這裡是旗幟鮮明的歸正神學路線,是加爾文主義的介紹場。
如果要繼續和阿民念主義討論、要繼續百家爭鳴,我留在oursweb即可,不需特別開一個園地。
正因為時間的有限,所以我集中心力只和對認同歸正神學的網友在這裡討論。
這是一些小小的說明。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23日 20:44
我的方向不是討論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
乃是歸正神學所謂的回到聖經。
是要回到聖經的經文﹖還是要回到聖經的總原則﹖
另外﹐聖經的總原則有沒有需要經文做依據﹖
| 檢舉 | Posted by Big at 2007年11月25日 03:33
回到聖經,是回到聖經總原則下的經文。

聖經總原則,當然需要經文作依據。
先歸納全本聖經、整合反核性(paradox)的部分之後,架構出不矛盾的總原則來。

每句經文,其實都可以解出好幾種解法。
即使用原文解經也一樣,依然常常會出現同一句經文有好幾種解法。
總原則就是很好用來篩選這些不同經文解法的工具。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單獨從聖經原文保證解出正確的意思。
因為,
1.沒有人能保證他對原文的解釋一定絕對正確
2.沒有人能保證我們對現今聖經的原文字義瞭解,就一定是當時的意思。
3.沒有人能保證我們現今對原文字義的瞭解,就一定是聖經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4.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對原文字義的瞭解,完全不受種族、文化的影響。
5.、、、、、

那麼,我們都是有誤的人,如何能正確瞭解聖經呢?
難道不要讀了嗎?
當然不是。
我們能正確瞭解聖經,是因為聖靈。
聖靈的同在,是我們能瞭解聖經的重要保證。

但是,我們是有誤的人,人人都可以宣稱他從聖靈來領受這樣的經文意思。
這時,我們如何在各種不同的經文解釋裡,找到目前還算合理的解法?
聖靈就是上帝,上帝絕不矛盾,聖經就是上帝的話,聖經也絕不矛盾。
所以,我們如何在各種解法中,確保聖經『絕無矛盾』的基本立場?
在各種解法中,有些解法已經和聖經整體原則矛盾,而某些解法合乎聖經整體原則的時候,我們選擇接受哪一種解法?

歸正神學的總原則,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絕不矛盾』:
個別與個別之間不矛盾、個別與整體之間也不矛盾,成為一個很龐大而無矛盾的體系。

歸正神學的各種總原則有沒有可能錯?
當然有可能。
這時,我們就必須重新再確認某個觀念的總原則是否合乎全本聖經。
除非我們能強而有力推翻歷世歷代所建立起來合乎全本聖經、不會矛盾的總原則,
否則,我沒有理由認為自己比以前眾聖徒厲害,然後不接受這些總原則。

如果,我可以接受聖靈會對我讀經時做出感動,那麼,我沒有理由認為聖靈不會感動之前許許多多的聖徒。
沒錯,個人解經可能有誤;
但是,眾多人反覆檢驗後的解經,錯誤率會下降。
那些經過歷世歷代聖徒檢驗又檢驗之後所留下來的總原則,事實上是聖靈保守教會所留下來的心血結晶。

其實,在教義部分,日光底下其實沒有什麼新鮮事。
對各種教義,正方與反方的主張、經文解釋、立場、攻防論點,其實都大同小異。
當我們閱讀教會歷史的書籍時,我們會發現教義爭執點不過是反覆發生而已,
而今人的論點,和古人的論點,其實差異不會太大。
當我閱讀加爾文寫的基督教要義一書時,我常常會很驚訝的發現,今人所持反對的論點,幾百年前的加爾文時代就有了,而如何反駁這些反對者的意見,加爾文也已經寫好了。
當然,經過幾百年來,加爾文的有些觀念與解釋,已經被擴充、棄置、修正。
但是,大體上的架構,今日和過去,其實也沒多大差別。

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選擇信任的教義總原則。
但重點都一樣:
能和其他教義、全本聖經、反合性經文不矛盾嗎?
到目前為止,很不幸的,我還沒有看見除了歸正神學所建立的總原則之外,能達成上面要求的總原則出來。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7年11月25日 17: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ly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