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徒說:在外在物質世界的變動下,佛陀教導有一個絕恆常不變的自性,那就是每個人與佛無二佛性.本性是無始無終的,一切的現象都是以此為背景,是故心外求道名為外道.本性像似掉入糞坑的水晶,髒污雖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質不受染污。
答:
這是佛教與基督教相異的地方之一。
佛教相信:
有一個絕恆常不變的自性,那就是每個人與佛無二佛性.
本性像似掉入糞坑的水晶,髒污雖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質『不受』染污。
基督教說法是:
人已經沒有純淨無誤、未被污染的地方。
本性像似掉入糞坑的水晶,髒污雖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質『已受』染污。
二者基本論述不同,所以接下來的各種龐大的邏輯體系也不相同。
基督教不斷強調『罪』的可怕,以及『外力救贖』的必要。
基督教認為:
人由於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雖然被罪污染,但依然有殘破的形象在。
所以,雖然人已經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道德、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良知、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理性、、、,
但是,人依然有模模糊糊的道德、良知、理性、、、存在。
只是,依照這些模糊的東西,我們是無法找到它們真實的全貌,只能做出一些模糊的推論而已。
所以基督教放棄『人能找到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那種觀念,
而是主張『是那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上帝)主動告訴人類,甚麼是真理』,這樣我們才能找到那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
由絕對無誤者(上帝),所主動告知的,才是絕對無誤的真理。
由於人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者,
所以不管是多少人也一樣,由相對有誤者(人),所推想出來的,都不能宣稱是絕對無誤的真理。
基督教這樣的觀念,是在那種『罪已經污染人的每個層面』的邏輯下,所進一步合理的論述。
佛教由於假定人具有未受污染的本質,所以必須不斷自我追尋(透過各種方式、修練),以尋找到那純淨無誤的本質,也是一種在『人有未受罪污染的部分』的邏輯下,很合理的論述。
另一個佛教與基督教之間,很大的差異點是在絕對者的部分。
佛教認為:
人的心中有絕對的真理存在,這真理和佛的真理是一樣的。這真理是不變動的。
在這種基本觀念下,只要方法正確,努力又夠,『人人都可以成佛』是屬於合邏輯的論述。
基督教則認為:
人的心中已經沒有絕對真理存在。人已經成為相對性的。只有上帝才是絕對真理,才具有絕對性。
在這種觀念下,人與神之間,是本質上的不同,永遠無法變相同。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不考慮靈魂的話),上帝的生命是永恆的。
人是會犯錯的,上帝是不犯錯的。
人只有模糊的真理存在,上帝才有絕對無誤的真理存在。
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但是,只是『形象』而已。
人是像上帝沒錯,但是,『像就不是是,是就不必像』。
我很像馬英九,但我永遠也無法成為馬英九。
人像神,但並不是神,所以永遠都無法成為神。
因此,基督教不去追求成為上帝,正是因為體認到我們只是人而已。
基督教追求的是:
回歸上帝的秩序與規範。
基督教認為,『信耶穌』是回歸上帝秩序的第一步。
先建立好『人與神』之間的秩序,
之後,才有辦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秩序。
信耶穌,除了罪得赦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
『聖靈重生』。
意思就是說,上帝開始給我一個新的生命,我開始與絕對真理接上線,我開始具有接收與實行絕對真理的能力。
在『聖靈重生』之前,我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善,但我依然有那種想行善的願望,可是在我要行善時,心中就有另一股墮落的力量把我向上的心往下拉。
在『聖靈重生』之後,我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善,我也有想行善的願望,這時也有行善的力量。
當然,這不是說信耶穌之後就不再犯任何罪,不是!
而是我開始有能力脫離『罪』那種墮落的強大地心引力。
之前,我就像是在地上滾動的球,我有前後左右的自由,但是,除非外力協助,我是無法靠自己滾到桌上去的。
也像是,我是向上拋的球,我可以拋很高、左拋右拋,但是,由於地心引力太大,除非有外力協助,否則我是無法脫離地心引力拋進太空的。
(小小羊)
答:
這是佛教與基督教相異的地方之一。
佛教相信:
有一個絕恆常不變的自性,那就是每個人與佛無二佛性.
本性像似掉入糞坑的水晶,髒污雖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質『不受』染污。
基督教說法是:
人已經沒有純淨無誤、未被污染的地方。
本性像似掉入糞坑的水晶,髒污雖覆蓋表面,但水晶本質『已受』染污。
二者基本論述不同,所以接下來的各種龐大的邏輯體系也不相同。
基督教不斷強調『罪』的可怕,以及『外力救贖』的必要。
基督教認為:
人由於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雖然被罪污染,但依然有殘破的形象在。
所以,雖然人已經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道德、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良知、沒有絕對純淨無誤的理性、、、,
但是,人依然有模模糊糊的道德、良知、理性、、、存在。
只是,依照這些模糊的東西,我們是無法找到它們真實的全貌,只能做出一些模糊的推論而已。
所以基督教放棄『人能找到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那種觀念,
而是主張『是那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上帝)主動告訴人類,甚麼是真理』,這樣我們才能找到那絕對純淨無誤的真理。
由絕對無誤者(上帝),所主動告知的,才是絕對無誤的真理。
由於人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者,
所以不管是多少人也一樣,由相對有誤者(人),所推想出來的,都不能宣稱是絕對無誤的真理。
基督教這樣的觀念,是在那種『罪已經污染人的每個層面』的邏輯下,所進一步合理的論述。
佛教由於假定人具有未受污染的本質,所以必須不斷自我追尋(透過各種方式、修練),以尋找到那純淨無誤的本質,也是一種在『人有未受罪污染的部分』的邏輯下,很合理的論述。
另一個佛教與基督教之間,很大的差異點是在絕對者的部分。
佛教認為:
人的心中有絕對的真理存在,這真理和佛的真理是一樣的。這真理是不變動的。
在這種基本觀念下,只要方法正確,努力又夠,『人人都可以成佛』是屬於合邏輯的論述。
基督教則認為:
人的心中已經沒有絕對真理存在。人已經成為相對性的。只有上帝才是絕對真理,才具有絕對性。
在這種觀念下,人與神之間,是本質上的不同,永遠無法變相同。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不考慮靈魂的話),上帝的生命是永恆的。
人是會犯錯的,上帝是不犯錯的。
人只有模糊的真理存在,上帝才有絕對無誤的真理存在。
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但是,只是『形象』而已。
人是像上帝沒錯,但是,『像就不是是,是就不必像』。
我很像馬英九,但我永遠也無法成為馬英九。
人像神,但並不是神,所以永遠都無法成為神。
因此,基督教不去追求成為上帝,正是因為體認到我們只是人而已。
基督教追求的是:
回歸上帝的秩序與規範。
基督教認為,『信耶穌』是回歸上帝秩序的第一步。
先建立好『人與神』之間的秩序,
之後,才有辦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秩序。
信耶穌,除了罪得赦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
『聖靈重生』。
意思就是說,上帝開始給我一個新的生命,我開始與絕對真理接上線,我開始具有接收與實行絕對真理的能力。
在『聖靈重生』之前,我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善,但我依然有那種想行善的願望,可是在我要行善時,心中就有另一股墮落的力量把我向上的心往下拉。
在『聖靈重生』之後,我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善,我也有想行善的願望,這時也有行善的力量。
當然,這不是說信耶穌之後就不再犯任何罪,不是!
而是我開始有能力脫離『罪』那種墮落的強大地心引力。
之前,我就像是在地上滾動的球,我有前後左右的自由,但是,除非外力協助,我是無法靠自己滾到桌上去的。
也像是,我是向上拋的球,我可以拋很高、左拋右拋,但是,由於地心引力太大,除非有外力協助,否則我是無法脫離地心引力拋進太空的。
(小小羊)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曾經在oursweb裡回應一個傳清海無上師的網友--微笑的內容
不過,從我回了這篇貼文後
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希望他是仔細的思考信仰的問題
轉貼文章如下:
其實
很多人都像您一樣
很想追求一些可以滿足自己的理性、思維的事物
包括宗教信仰也是
先要說服自己
才能完全的信靠
人的"嘴"是很厲害的
很多的道理都是用"嘴"講出來的
只要了解人想要的是什麼
就可以說出一套讓人臣服的話
我曾在一個書展中
看到您師父在美國的演講錄影帶
我必須承認
她是一個口才十分好的女士
她的很多道理
都是一般人從小熟悉的
也是人能夠接受的--從心修練,讓自己成聖、成神或成佛
古書(忘了哪一卷了)--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心思意念的重要,是歷世歷代所重視的
在那卷錄影帶中
您師父強調
她並沒有帶給大家新的想法或觀念
她只是要人回歸到自然的,從神所創造的觀點來看本我
然後修練自己,有一天,我們有一個目標--跟神一樣
這是普遍人能夠接受的
無論是佛教或道教基礎的人(不也常聽到人說,幫助他人的,就是別人的菩薩)
我們基督徒也用小基督來稱呼、期勉自己--行事為人"像"基督的樣式
只是我們知道
再怎麼"修道",必須承認的是--人終究是人,就是有限,無法"成"神
這一點,是讓想要追尋高超生活目標的人不容易接受
因為我們告訴他,即便辛苦了一輩子過著高標準、高道德的生活
死後,您仍是以人的身分到您應該到的地方去--不會變成動物,也不會跳級成仙
但真正"修道"的人,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老我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懼愛惡慾,是難用自己的意志去勝過的
這些也都是不用人家教,天生就會的--原罪
如何勝過這些的挾制呢?基督徒說,要靠著聖靈的力量!
知道但做不到,相信是許多人的難處
如何讓自己做到這些標準或要求?通常最容易找的,就是宗教的力量
但,自己所信的"宗教"真的能讓我們有力量嗎?
基督徒信的
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完全的人、完全的神,無原罪的
您信靠的,也不是一個宗教
而是一個人--清海無上師
她能否幫助您勝過生命中的缺憾?
若您認為可以
我為您感到高興,也祝福您!
但若哪一天您認為有缺乏了
要記得
耶穌基督在您身邊
祂會聽您的禱告
不過,從我回了這篇貼文後
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希望他是仔細的思考信仰的問題
轉貼文章如下:
其實
很多人都像您一樣
很想追求一些可以滿足自己的理性、思維的事物
包括宗教信仰也是
先要說服自己
才能完全的信靠
人的"嘴"是很厲害的
很多的道理都是用"嘴"講出來的
只要了解人想要的是什麼
就可以說出一套讓人臣服的話
我曾在一個書展中
看到您師父在美國的演講錄影帶
我必須承認
她是一個口才十分好的女士
她的很多道理
都是一般人從小熟悉的
也是人能夠接受的--從心修練,讓自己成聖、成神或成佛
古書(忘了哪一卷了)--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心思意念的重要,是歷世歷代所重視的
在那卷錄影帶中
您師父強調
她並沒有帶給大家新的想法或觀念
她只是要人回歸到自然的,從神所創造的觀點來看本我
然後修練自己,有一天,我們有一個目標--跟神一樣
這是普遍人能夠接受的
無論是佛教或道教基礎的人(不也常聽到人說,幫助他人的,就是別人的菩薩)
我們基督徒也用小基督來稱呼、期勉自己--行事為人"像"基督的樣式
只是我們知道
再怎麼"修道",必須承認的是--人終究是人,就是有限,無法"成"神
這一點,是讓想要追尋高超生活目標的人不容易接受
因為我們告訴他,即便辛苦了一輩子過著高標準、高道德的生活
死後,您仍是以人的身分到您應該到的地方去--不會變成動物,也不會跳級成仙
但真正"修道"的人,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老我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懼愛惡慾,是難用自己的意志去勝過的
這些也都是不用人家教,天生就會的--原罪
如何勝過這些的挾制呢?基督徒說,要靠著聖靈的力量!
知道但做不到,相信是許多人的難處
如何讓自己做到這些標準或要求?通常最容易找的,就是宗教的力量
但,自己所信的"宗教"真的能讓我們有力量嗎?
基督徒信的
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完全的人、完全的神,無原罪的
您信靠的,也不是一個宗教
而是一個人--清海無上師
她能否幫助您勝過生命中的缺憾?
若您認為可以
我為您感到高興,也祝福您!
但若哪一天您認為有缺乏了
要記得
耶穌基督在您身邊
祂會聽您的禱告
| 檢舉 | Posted by 楓 at 2006年05月20日 17:44
我曾是佛教徒及術士門生,也教授過弟子。小小羊實在精彩,一語中的。基督教和佛教以至普世宗教最大的分別就是"他力"與"自力",基督教宣示人和神的本質有根本絕對的分別、無法逾越的鴻滿,唯有神的拯救,罪人因信稱義白白得恩;他教則以人的良善層面藉行為使人漸達完美、善惡相抵,明心見聖直達天庭。有趣的是,有一些真誠的他教門生(不僅指青海,量多不能一一表列)直感人全然敗壞無能為力,已經由"自力"改為"他力",唸某法門名號借神消罪,面對自身之無能的現實冀求登上極樂;其實卻不合釋迦正信之教理。
(orange)
(orange)
| 檢舉 | Posted by orange at 2006年05月20日 21:22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