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對教會中品行不良的信徒,您真的相信因信稱義嗎?
教會中,總有一些品行不佳的信徒:
口嚼檳榔,出口成髒,出入不正當場所。
心地不佳,常背後說人壞話,造謠生事。
不節制口德,一生氣就像潑婦罵街。
存心不良,常動腦筋,利用教會愛心,到處向會友借錢不還。
還有、、、、
再稍好一些,品行尚可,靈性不佳:
信仰不虔誠、傳福音不力、不喜歡參加聚會、不喜歡讀經禱告、、、


面對這些信徒,坦白說,我們很難從他們身上看到有什麼聖靈的果子。
不過,我問題的重點是:您真的相信因信稱義嗎?特別是看到這種信徒時。


因信稱義,是多麼熟悉的名詞,多麼耳熟能詳。
我們都相信,我們都是罪人,我們被拯救,不是出於自己的努力,而是上帝的憐憫,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
但是,我們真相信,上帝對那些實在讓人看不下去的信徒,也是『因信稱義』嗎?還是我們認為,因信稱義,只適用於我自己,不適用於品德比我爛的信徒?


『稱義』與『成聖』,我們常混在一起,搞不清楚分際。
『稱義』,是立即的;『成聖』,卻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我們常以為稱義之後,就立即成聖,而且,開始用成聖的觀念,來看一個信徒有無稱義。結果:
不用等到耶穌來,我們已經在自己心中,把信徒分成麥子和稗子了。
不用耶穌來審判,我們已經在心中判好誰會下地獄去了。
我們常是寬以待『罪』,嚴以律『罪人』。而不是聖經要求的寬以待『罪人』,嚴以律『罪』。所以:
對於教會中信徒的『罪』,我們常是不敢指正,且美其名叫『愛心』、『包容』、『不要破壞合一』。
對於教會中的『罪人』,我們卻非常勇敢審判,雖不一定明講,但心中卻已判對方死刑。


面對品德不良的信徒,我們真的相信『因信稱義』嗎?還是只是口頭承認,心中不信?回到聖經來看這個問題時,有時,我們真的不能不認罪。


(小小羊)

信心與行為在雅各書二章講的再清楚不過了.
雅各書2:17 照樣,如果只有信心,沒有行為,這信心就是死的。
| 檢舉 | Posted by 香陶 at 2006年11月18日 02:22
香陶您好:
我從來沒有反對或輕忽過這經文:
『如果只有信心,沒有行為,這信心就是死的』
但是,整個因信稱義的道理,不知您是否願意更清楚的弄懂它?

請您依您的觀念,講述一下這些簡單問題:
彼得『正在』不認主的時候,他那時算是得救者,還是算為不得救的人?
大衛『正在』犯姦淫罪時,他那時算是得救者,還是算為不得救的人?

強烈建議您把這部落格中,在『記事分類』項目中『罪、得救、因信稱義』群中的每篇文章,從第一篇開始讀起,讀到最後一篇。
您會發現,這些看來矛盾的經文,是如何正確解通的。

另外,您讀過我這篇文章了嗎?
『因為因信稱義,所以我可以胡作非為?』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1265552.html
這篇是針對自稱自己已經因信稱義,就擺爛而不求好行為者的駁斥。

讀聖經,很難只靠一、二句經文,就能貫通解通全本聖經的道理。
要先對全本聖經的總原則,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再來解釋每句經文,才比較不會出問題。
請詳讀這二篇文章:
『一個解經時不能輕忽的現象:骨牌效應』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1152076.html
『讀經時,要注意反合性經文(paradox)』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1905423.html

如果您願意耐心讀完這些文章的話,您應該會發現,我是很重視反合性經文,很強調要同時解通反合性經文的意思的人。

願上帝幫助您,更深深的認識祂。
而在這樣的認識中,更深深的愛祂、敬畏祂,
更深深認識祂對我們的愛。
| 檢舉 |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06年11月18日 08: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lyml 的頭像
    ymlyml

    ymlyml的部落格

    ymly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